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考虑礼让行人的交叉口机非混合交通流模型

    邝先验;陈自如;

    现实城市交通中,一些交叉口路口较为狭窄,将右转专用车道设置在停车线位置,本文以此建立了一种CA(cellular automata)模型。与其他模型不同的是,在考虑信号灯控制及机动车、非机动车混合车流的同时,在模型中加入了行人过街引发的机动车、非机动车礼让规则和非机动车占道规则,并根据该模型,研究交叉口行人与机动车非机动车混合车流的冲突关系和礼让行为,以及非机动车在交叉口占道排队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并根据所提出的模型,研究右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交叉口处的冲突问题。结果显示直行非机动车与右转机动车数量都会导致VDOC(vehicle declaration occurrences caused by conflicts)和NMDOC(non-motor vehicle declaration occurrences caused by conflicts)冲突增加,两者正相关。同时,右转机动车的增加还使得DOP(declaration occurrences caused by pedestrians)冲突增加。

    2019年04期 v.37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7K]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8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包括:题名、并列题名、主办单位、创刊时间、出版周期、学科分类号、

    2019年04期 v.3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2K]
  • 高速公路收费站与衔接信号交叉口协调控制研究

    刘伟铭;陈纲梅;林观荣;李静宁;

    针对高速公路收费站与其衔接信号交叉口之间路段的交通拥堵问题,在Webster延误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公路收费站与衔接信号交叉口的协调控制方法。首先,在交叉口和收费站的上游检测获取基本交通流数据,预测在下一周期内交叉口和收费站的交通需求,然后以预防收费匝道、收费广场、交叉口以及衔接路段发生拥堵为约束条件,以收费站与交叉口整体区域的车均延误时间为目标函数,建立收费站与衔接信号交叉口的协调控制模型,对收费站出入口的实际通行能力和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进行协调控制,使得通行能力相互匹配,并通过权重系数的设置优先疏通出入口车流的排队。案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为高速公路出入口限流与城市道路信号相互协调控制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

    2019年04期 v.37 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带有邻居度信息的容量负载模型下电网级联故障研究

    邹艳丽;汪洋;刘树生;姚飞;

    考虑节点及其邻居节点的度值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节点容量负载模型,并将其应用到美国西部电网等电网级联故障研究中。通过高负载攻击(HL攻击)和低负载攻击(LL攻击)2种方式来攻击电网,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基于节点度的容量负载模型相比,改进负载模型的电网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抗毁性。通过对受攻击节点的邻居度值和与其本身度值之比的研究,分析了本文所提容量负载模型可以减小网络级联故障规模的原因。

    2019年04期 v.37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3K]
  • 一款低损耗低噪声宽调谐的高阶级联N通道滤波器

    谢丽娜;蒋品群;宋树祥;岑明灿;

    近年来,N通道滤波器被广泛应用于射频通信和认知无线电等多个领域中。为了降低滤波器的损耗和噪声,拓展其可调谐范围,本文通过在传统的一阶N通道滤波器中引入串联电感,并将其级联的方法,得到了一款低损耗低噪声宽调谐的高阶N通道滤波器。采用伴随网络法获得了高阶级联N通道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伴随网络法的采用大大简化了传递函数的数学推导过程。TSMC 0.18μm CMOS工艺下的Cadence仿真结果表明了传递函数的正确性。Cadence仿真结果还表明,当电源电压为1.2 V时,高阶级联N通道滤波器中心频率可调范围为0.4~3.0 GHz,插入损耗为1.6 dB,回波损耗为11.6 dB,噪声系数为0.2~0.8 dB,与近年来发表的滤波器相比,综合性能有了较大的提升,可应用于高性能的接收机中。

    2019年04期 v.37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 不确定细胞神经网络鲁棒稳定新的时滞划分法

    罗兰;周楠;司杰;

    研究了一类具有时变时滞和参数不确定项的细胞神经网络的鲁棒稳定性。引用凸组合方法,实现了对时滞区间的不均等划分,且参数的引入降低了对时滞导数小于1的限制;新变量的引入实现了对不确定项的处理,并将Jensen不等式与凸组合方法相结合,得到了积分区间新的处理方法;最后数值举例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

    2019年04期 v.37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基于ENCODERATT机制的远程监督关系抽取

    王健;郑七凡;李超;石晶;

    在信息抽取中,关系抽取是一项准确识别自然语言中实体间关系的关键技术。针对关系抽取模型中容易丢失关键语义特征问题及远程监督的基本假设容易引入噪声数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远程监督的ENCODER_ATT关系抽取模型。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构造的ENCODER模型在以词级别进行特征记忆提取,并在句子层面进行语义特征信息整合,保证不遗失关键语义特征的同时去除冗余特征。然后在句子层面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来降低噪声数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真实的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绘制准确率-召回率曲线,实验结果表明ENCODER_ATT模型对比同类型的关系抽取方法有明显的提升。

    2019年04期 v.37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 基于多特征的快速行人检测方法及实现

    肖逸群;宋树祥;夏海英;

    针对行人检测速度与实际应用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特征的快速行人检测方法并应用于视频监控系统中。首先通过混合高斯建模,提取图像有效的运动区域,使得检测面积缩小;接着,将提取出的图像进行边缘处理,对HOG特征与LBP特征进行融合,使用支持向量机(SVM)训练分类器;最后在Hi3516A开发板上实现行人检测算法,实现实时监控检测。本文分别在PC端和开发板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速度,达到了实时行人检测要求,且系统运行稳定,可用于实际监控中。

    2019年04期 v.37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4K]
  • 基于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与Otsu的图像分割方法

    王勋;李廷会;潘骁;田宇;

    针对背景与前景颜色差别较小的原木图像分割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本文给出了模糊C均值聚类与Otsu相结合的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以标准原木数据库为样本,之后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把背景与前景颜色差别较小的原木样本图像分割成2类,其次利用准则函数找出前景分割结果,最后把该结果作为Otsu算法的输入,对原木样本图像进行再次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算法比单独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Otsu和同类算法有较好的分割效果和较高的分割准确率,边缘信息保留较好,平均分割准确率提高2个百分点。

    2019年04期 v.37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 几乎CAP*-子群与有限群的p-超可解性

    钟祥贵;孙悦;吴湘华;

    设G是有限群,子群H称为G的CAP~*-子群,如果H覆盖或者避开G的每个非-Frattini主因子。子群H称为G的几乎CAP~*-子群,如果存在G的次正规子群K使得HK=G,且H∩K是G的CAP~*-子群。本文应用G的某些素数幂阶几乎CAP~*-子群刻画有限群的p-超可解性,推广了相关文献的一些结果。

    2019年04期 v.37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不动点指数法研究拟变分不等式解的存在性

    朱娅萍;屈国荣;范江华;

    本文在自反局部一致凸光滑的Banach空间中定义了一类广义投影算子,研究广义投影算子的性质,证明了拟变分不等式问题可转化为一类不动点问题,给出了拟变分不等式不动点指数的定义,并应用不动点指数得到某些强制条件下拟变分不等式解的存在性结果。

    2019年04期 v.37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有限维空间中广义混合变分不等式的近似-似投影算法

    王佳玉;

    本文利用似距离泛函和似投影算子,在有限维空间中建立了一类广义混合变分不等式的近似-似投影算法,证明了迭代序列是良定的,在集值映像T为伪单调且上半连续、f是下半连续真凸的条件下证明了迭代序列收敛于广义混合变分不等式的解。

    2019年04期 v.37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基于事件驱动的通信卫星传输功率的最优控制

    熊晨旭;韦妙云;唐胜达;

    本文提出服务请求、能量获取随机情形下,通信卫星在衰落信道中的通信随机模型,研究基于吞吐量最大的事件驱动的传输功率控制问题。本文将通信系统随机模型转换为混合状态且具有有限动作集合的Markov决策过程,给出最优传输功率的存在性证明及算法实现;以事件驱动传输功率数值实例说明理论结果;分析了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特点。本文结论对通信卫星的通信设计与管理、资源配置优化及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19年04期 v.37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 白芷水提液镇痛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郭珺;陈丹;朱婵;唐宗湘;

    采用浸尾实验、热辐射实验、辣椒素和福尔马林脚掌致痛实验以及Von-Frey动物行为学实验,探究白芷水提液(ADE)的镇痛作用,并通过原代细胞培养和钙成像技术探讨白芷水提液的镇痛作用机理。结果发现,白芷水提液可有效抑制热浴浸尾和热辐射引起的伤害性热痛以及由辣椒素或福尔马林诱导的疼痛。然而,在Trpv1基因敲除小鼠中,白芷水提液不能缓解因热刺激或辣椒素引起的小鼠疼痛行为。此外,在小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白芷水提液能显著抑制由辣椒素刺激引起的钙离子内流。可见白芷水提液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与抑制TRPV1通道功能紧密相关。

    2019年04期 v.37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 鱼类生境适宜性研究回顾及在横断山区应用思考

    李旭;何茜;白冰;周伟;

    了解动物个体或种群对不同生境的适宜度,是持续开展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及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障。本文基于陆生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研究案例,分析了鱼类生境选择研究的难点;以生境适应性指数模型的出现及发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为主线,阐述了鱼类生境适宜性研究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该类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本文还论述了在中国横断山区开展鱼类生境选择研究的意义及限制因素,提出可选择环境相对原始、人为干扰较少、鱼类资源丰富和水文因子易于测量等条件的河段为研究区域,选择研究成果相对丰富的特有鱼类为对象,尝试开展鱼类生境适宜性研究。研究过程中,科学测量并对比河流同一季节或不同季节水文因子是提取生境适宜性指数的必要步骤,而相对稳定的生境适宜性指数则是开展鱼类生境适宜性研究的关键。

    2019年04期 v.37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波纹鳜线粒体基因克隆及系统发育信息分析

    杨丹丹;谢永广;宾石玉;罗华辉;安苗;陈敦学;

    为了探讨鳜类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信息,以期为鳜类遗传学研究和分子标记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将波纹鳜Siniperca undulata线粒体随机切割成长度为1~3 kb的15个片段,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获得波纹鳜线粒体全基因组,并提交至NCBI数据库,获得登录号KJ644783。结果分析发现:波纹鳜线粒体包含13个编码蛋白基因、22个tRNA、2个rRNA以及一个超变区(D-loop),基因排列顺序与其他硬骨鱼类似,不存在基因重排现象。整个基因组存在明显的AC偏好性,其中G碱基含量非常低,仅仅为16.23%。系统发育信息分析结果显示,CO1、ND5、CYTB、ND4基因具有较好的进化适应性,能够较好地反映鳜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进一步的进化分析显示,鳜类分成了鳜属和少鳞鳜属。

    2019年04期 v.37 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 旅游活动对坡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上海郊区天马山公园采挖竹笋活动为例

    杨异婷;贾铁飞;李骥飞;巩莉;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研究区采挖竹笋活动区域坡地土壤的枯枝落叶层厚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和土壤粒度特征等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土壤冲击指数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定量研究采挖竹笋活动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对比采挖竹笋活动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该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具体表现为:(1)受旅游活动干扰,枯枝落叶层厚度、含水率、土壤黏粒等指标均有所减小,而土壤容重、土壤砂粒则有增大趋势;(2)各级坡度指标均较活动前有所变化,且变化极其显著(P<0.01)的坡度范围均集中在Ⅰ(0°~5°)、Ⅱ(6°~10°)级坡度上;(3)在旅游活动影响下,枯枝落叶层厚度变化幅度较大,对旅游活动干扰表现最为敏感,其次是土壤容重和含水率,土壤粒度中粉粒含量对旅游活动反应最弱;土壤细黏粒与枯枝落叶层、含水率存在显著正相关,粗砂粒与枯枝落叶层、含水率存在显著负相关。

    2019年04期 v.37 127-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 广西南亚热带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区系研究

    潘小梅;李明金;杨章旗;马姜明;零天旺;颜培栋;

    为揭示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动态变化规律,通过样方法对广西4种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共记录到的128种植物分别隶属于58科93属,科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单属科和小科,属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小属和单种属;(2)林下植物区系均以热带成分为主;(3)通过不同林龄植物属区系结构示意图发现:热带成分>亚洲成分>温带成分>世界广布成分,且热带性质成分远多于其他的性质成分;(4)科与属的R/T值显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科和属均为热带性质,且R/T值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减小。

    2019年04期 v.37 136-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6K]
  •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分析

    谷博;陈志林;韦晓;覃若燕;周善义;

    通过样线采集法和枯枝落叶筛选法采集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的蚁科昆虫标本,经鉴定共8亚科52属98种,其中广西新纪录种4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的蚁科昆虫区系具有典型的东洋界特征;在跨界分布型中,"东洋界+古北界"分布型所占比例最大,说明该保护区的蚂蚁区系与古北界关系最密切;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中,保护区的蚂蚁区系具有典型的华南区特征;在跨区分布型中,"华南区+西南区+华中区"分布型所占比例最大,说明该保护区的蚂蚁区系与华中区和西南区的关系密切。

    2019年04期 v.37 14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京津冀结合部生态用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朱凯妮;石淑芹;余文涛;何英彬;

    生态用地是维持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生态用地变化及驱动力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区域生态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利用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以地理学第一定律为理论基础构建生态用地变化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京津冀结合部生态用地变化及其扩展机理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截止到2015年,京津冀结合部生态用地面积为13 049.71 km~2,其中耕地占52.42%,林地、草地和水域分别占32.26%、10.05%和5.27%,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平原区,北部山区林地集聚;(2)研究期间,生态用地减少193.13 km~2,主要流失方向为建设用地;(3)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自相关性均有所提高,空间聚集性逐渐加强;(4)人口密度、农机总动力、粮食单产是导致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因子,说明人口集聚程度、农业机械化水平及耕地利用效率对生态用地有重要的影响。优化资源结构及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04期 v.37 153-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38K]
  • 北部湾经济区TRMM降水数据空间降尺度研究

    黄玉莹;赵银军;谢琼英;童凯;邓齐玉;梁玉莲;

    遥感卫星降水产品(例如TRMM,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逐渐成为应用极为广泛的数据源。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南方北部湾经济区为研究区,基于降水与NDVI、GDP、城镇化率、人口和高程存在的相关性为基础,构建了TRMM 3B42V7降水数据与上述因子间的回归模型,将2000—2008年的TRMM 3B42V7降水数据空间分辨率由0.25°×0.25°提高到了250 m×250 m。最后利用研究区内27个气象站实测数据进行了精度验证,得出降尺度结果与3B42V7精度基本一致,相对误差(RB)降低了0.93%,决定系数(R~2)降低了0.05,相比空间分辨率的提高而言,精度损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该降尺度方法可适用于北部湾经济区。

    2019年04期 v.37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6K]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约

    <正>《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广西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7年,办刊宗旨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开展自然科学学术理论研究,培养学术人才。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高校民族类优秀科

    2019年04期 v.37 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7卷(2019年)目次

    <正>~~

    2019年04期 v.37 17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