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AGV系统路径规划时间窗模型及算法

    许伦辉;黄宝山;钟海兴;

    针对双向单车道的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系统作业场景,考虑到AGV车辆行驶过程中直线和弯道的速度差异,以最小运行代价和优先级相结合为任务生成策略,构建了避免冲突的AGV系统动态路径规划的时间窗模型及其算法流程,为运行总成本最小约束下智能物流和自动化仓储系统中多台AGV协同作业的动态路径规划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经过案例验证,该算法能够有效规划系统中多台AGV协同作业的路径,使系统运行的成本最低,降低仓储系统运行的总成本。

    2019年03期 v.3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8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包括:题名、并列题名、主办单位、创刊时间、出版周期、学科分类号、ISSN号、CN号、邮发代号、编辑部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网址、电子邮箱、内容简介等。

    2019年03期 v.3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3K]
  • 考虑实时需求的需求响应式公交调度方法研究

    韩博文;

    本文在车联网平台下进行需求响应式公交的调度方法研究,为出行者提供提前、实时双重预约模式下的高品质运输服务。首先进行调度目标和方法设计,然后平衡供给与需求两方的利益,充分考虑乘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建立静态和动态两阶段的调度模型,分别运用遗传算法和精确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在实例分析中运用2种不同车型验证了所构建调度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载客量较大的车型所带来的综合效益较优,但载客量较小的车型能更好满足乘客的乘车时间要求。

    2019年03期 v.37 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4K]
  • 分布式电站网络结构及并网研究

    汪建伟;邹艳丽;王瑞瑞;周建;

    分布式电站相互连接,形成分布式电站网络,在分布式电站网络中,也有着不同的组成结构,这些结构就是一个小子网,本文称之为分布式电站子网。本文首先提取分布式电站网络中3种基本的组成结构进行研究,分别为线形结构、环形结构和星形结构;然后对比3种不同结构的分布式电站子网接入IEEE30及IEEE57系统下的网络平均距离及同步能力,发现在3种分布式电站子网中,星形分布式电站子网的中心节点接入电网时,网络平均距离最小且同步能力最好;最后将分布式电站连接为类星形的BA分布式电站网络,并接入电网中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随着分布式电站网络规模的扩大,将分布式电站网络接入电网使得网络平均距离增大,并且对电网的同步能力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随着BA分布式电站网络与配电网之间的连边数不断增加,使得网络平均距离减小,并且网络临界耦合强度在不断减小,并最终趋向一个稳定值。

    2019年03期 v.37 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3K]
  • 分布式发电系统与感性负载网络混沌同步控制

    李健康;韦笃取;罗晓曙;覃英华;

    本文以永磁风力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作为分布式发电系统节点,以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作为感性负载网络节点,研究了分布式发电系统与感性负载网络混沌振荡同步控制。首先基于改进函数投影同步方法设计混沌同步控制器,使PMSG和PMSM实现同步,且通过改变某些参数取值,可以调节同步时间;然后运用李雅普诺夫函数理论证明此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保证电力网络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03期 v.37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 基于双空间PSO算法的四旋翼无人机自抗扰控制器优化设计

    陈林奇;李廷会;

    四旋翼无人机自抗扰控制器所需的参数较多,传统PSO算法虽然可以对控制器的参数进行有效的整定,但需要的粒子群数量较大,寻优速度也比较慢。本文在传统PSO算法的基础上,根据自抗扰控制器的特点,将所需整定的参数分为两组,从两个空间里分别初始化各自的粒子群,并进行交叉寻优,形成一种双空间PSO算法,对四旋翼无人机自抗扰控制器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PSO算法,双空间PSO算法所需粒子群数量少,寻优速度更快,而且经过双空间PSO算法优化后的自抗扰控制器具有更小的误差和更快的收敛速度。

    2019年03期 v.37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 多尺度并行融合的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设计

    范瑞;蒋品群;曾上游;夏海英;廖志贤;李鹏;

    针对传统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精度不佳,参数量巨大,难以在内存受限的设备上进行部署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并行融合的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架构PL-Net。首先,将上层输出特征图分别送入两种不同尺度的深度可分离卷积层;然后对并行输出特征信息进行交叉融合,并加入残差学习,设计了一种并行轻量型模块PL-Module;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取特征信息,利用尺度降维卷积模块SR-Module来替换传统池化层;最后将上述两个模块相互堆叠构建轻量级网络。在CIFAR10、Caltech256和101_food数据集上进行训练与测试,结果表明:与同等规模的传统CNN、MobileNet-V2网络及SqueezeNet网络相比,PL-Net在减少网络参数的同时,提升了网络的分类精度,适合在内存受限的设备上进行部署。

    2019年03期 v.37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 图像并行加密算法在手持设备上的应用研究

    周戎龙;罗玉玲;闭金杰;岑明灿;丘森辉;廖志贤;

    本文针对一些传统图像串行加密算法安全性能低、加密时间长的缺陷,提出一种新型的图像并行加密算法。首先,将明文图像的初始信息设定为并行量化方案的输入信号,生成量化小数;然后设计基于混沌系统的混沌置乱和扩散矩阵,通过混淆与扩散结构对图像数据进行并行加密;最后通过Metal并行框架在iOS手持设备的GPU上进行了算法的验证与实现。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图像加密效率,且具有高度的明文敏感性,适合于图像数据的安全实时通信,也为通过GPU并行处理图像数据提供了新的方案。

    2019年03期 v.37 6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8K]
  • 基于BTM和加权K-Means的微博话题发现

    陈凤;蒙祖强;

    为适应微博数据的短文本、低词频、缺乏语义表达等特殊性,提高话题发现的准确性,利于用户从大量微博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BTM和加权K-Means方法实现微博话题发现。首先,针对微博数据稀疏性的问题,采用BTM模型对微博中的短文本进行建模,获得话题词;然后针对传统K-Means算法本身的缺陷,提出加权K-Means算法实现微博话题发现;最后实验验证本文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BTM和加权K-Means方法解决了微博数据高维度和稀疏性的问题,提高了热点话题发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019年03期 v.37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 基于PageRank算法的团伙犯罪中嫌疑人排名

    钟寒;张鸿洲;尹德春;沈辉;

    为了从团伙犯罪中锁定核心犯罪嫌疑人,提高侦破案件的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ageRank算法分析团伙犯罪中各犯罪嫌疑人的嫌疑度值,通过主题相关性度量分析了嫌疑人与案件的关系,通过嫌疑人的重要性度量分析了嫌疑人在团伙犯罪中的地位。改进的算法可以有效协助侦查人员分析一个犯罪网络中各成员的关系,通过嫌疑度排序找出团伙中的核心人员和涉案人员,从而排除非涉案人员。通过一个案件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节省了办案人员的时间精力,提高办案效率。

    2019年03期 v.37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 二元机翼系统的极限环颤振与混沌运动

    何东平;黄文韬;王勤龙;

    运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和分支理论对不可压缩流中具有二次非线性俯仰刚度的二元机翼系统在非零平衡点发生极限环颤振和混沌运动进行探讨。首先应用中心流形理论将四维系统进行降维,用高维Hopf分支定理确定系统发生Hopf分叉的分叉点;然后通过计算系统焦点量的值来判别分叉点的稳定性和类别,并用分支问题的Liapunov第二方法给出了系统发生Hopf分叉的类型;最后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理论分析进行数值模拟,发现两者结果是一致的,通过数值分析法,得到了系统通向混沌的道路,以及在混沌区域存在周期为5的周期运动。结果表明:系统的分叉点为一阶稳定细焦点且发生超临界Hopf分叉,产生稳定极限环;系统通向混沌的道路为倍周期分叉。

    2019年03期 v.37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 新四维超混沌系统的复杂动力学研究

    洪玲玲;杨启贵;

    本文基于三维Lorenz-like混沌系统,设计线性反馈控制器,提出了一个仅有2个二次非线性项的新四维超混沌系统。此系统具有简单的代数结构,但却展现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并理论证明它与超混沌Li系统是不等价的。为了研究系统的复杂动力学,本文详细探讨了系统在双曲和非双曲平衡点时的稳定性,且严格分析Hopf分岔,获得Hopf分岔所产生周期轨的近似表达式和稳定性。进一步借助现代数学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得到系统的Lyapunov指数谱、Poincaré映射和分岔图,验证系统超混沌吸引子的存在性。

    2019年03期 v.37 9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7K]
  • Xρ空间上随机时滞格系统的随机动力学

    张一进;

    本文研究一类加性白噪声驱动的具有时滞的随机格动力系统的动力学。引入X_ρ空间,运用Hilbert空间中的基本等式和Young、Gronwall、Schwarz不等式,证明了随机时滞格点方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对初值的连续依赖性,从而得到其解生成连续的无穷维随机动力系统。

    2019年03期 v.37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基于Cov-AHP与等级联系度的施工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李鲁洁;董娜;熊峰;罗苓隆;李弘扬;

    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成为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效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是项目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本文深入分析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现状,基于平衡计分卡(BSC)和关键指标法(KPI)重新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从经济、技术、物资、人员、管理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Cov-AHP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结合等级联系度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2019年03期 v.37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纳米SiO2及其Pickering乳液稳定性

    吴娟;朱宏阳;梅平;陈武;李中宝;

    采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对亲水型纳米SiO_2改性得到了MPS-SiO_2纳米粒子,将MPS-SiO_2纳米粒子进一步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得到了PMMA-SiO_2纳米粒子。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接触角测试表明纳米SiO_2改性成功。以亲水型纳米SiO_2、MPS-SiO_2、PMMA-SiO_2、疏水型纳米SiO_2 4种粒子作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研究了油水比(体积比,全文同)、纳米SiO_2浓度、pH值、盐浓度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静置24 h后,油水比为1∶1时,质量分数为1%的亲水型纳米SiO_2、MPS-SiO_2、PMMA-SiO_2制备的乳液剩余体积分数依次为48%、80%、76%,表明2种改性后的纳米SiO_2的乳化性能显著增强;亲水型纳米SiO_2、MPS-SiO_2、PMMA-SiO_2制备的Pickering乳液最佳油水比为1∶1,疏水型纳米SiO_2制备的Pickering乳液最佳油水比为1∶2;4种纳米SiO_2粒子的乳化性能均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其他3种粒子相比,PMMA-SiO_2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受pH、盐浓度的影响较小。

    2019年03期 v.37 12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6K]
  • 罗汉果甜苷ⅡA的分离鉴定含量测定及其降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黄四新;周先丽;牟俊飞;罗琴;黄晓;陈旭;梁成钦;

    为了研究罗汉果中甜苷成分的生物活性及资源含量,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本文通过柱色谱技术,从罗汉果中分离出罗汉果甜苷ⅡA(mogrosideⅡA);利用核磁波谱(NMR),对mogrosideⅡA进行波谱数据归属;通过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测定,探讨罗汉果甜苷降血糖的可能机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法,分析不同产地罗汉果中mogrosideⅡA的含量。通过研究,本文为mogrosideⅡA提供了完整的尚未见报道的波谱数据;同时,研究结果表明,mogrosideⅡA具有较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_(50)为0.187±0.006 g/L,且呈现出剂量依赖的快速竞争性可逆抑制特点;另外,通过含量分析,发现产自永福县堡里镇的罗汉果中mogrosideⅡA的含量最高。

    2019年03期 v.37 132-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 不同产地龙利叶HPLC指纹图谱研究

    黄红泓;丘琴;甄丹丹;甄汉深;范秀春;庾丽峰;

    建立了不同产地龙利叶HPLC指纹图谱,为龙利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Phenomenex(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对10批不同产地龙利叶进行分离分析,以乙腈-0.1%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05 nm,柱温30℃,流速1 mL/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批不同产地龙利叶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8个共有指纹峰,相似度均在0.9以上。该研究为建立龙利叶药材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9年03期 v.37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 麻疯树雌雄花分化对4种外源激素的响应

    刘济明;童炳丽;李丽霞;何绪;陈敬忠;黄小龙;

    为了探究激素对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花芽分化的影响,寻求诱导雌花分化的最佳激素及浓度处理,提高其雌雄比例,本文以4年生麻疯树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可促雌分化的激素(IAA、6-BA、NAA、乙烯利)对花芽期的麻疯树进行诱导试验,确定对麻疯树雌花诱导效果最佳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4种激素对麻疯树都有一定的促雌分化效果,IAA最适浓度为60 mg/L,对麻疯树雌花的诱导率最高达70.97%;NAA最适浓度为60 mg/L,对麻疯树雌花诱导率最高达54.84%(主要是抑制雄花分化,提高其雌雄比);6-BA最适浓度为60 mg/L,对麻疯树雌花诱导率最高达20%;乙烯利最适浓度为1 440 mg/L,对麻疯树雌花诱导率最高达41.94%。经IAA处理后,麻疯树座果率高达98.83%,同时提高了种子质量,而种子含油率没有显著提高。综合分析比较,最终确定喷施浓度为60 mg/L的IAA是提高麻疯树雌雄比例最适宜的激素,其雌雄比为1∶12.0,坐果率49.96%。

    2019年03期 v.37 148-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 喀斯特生境中白鹇的活动节律、时间分配及集群行为

    刘佳;李生强;汪国海;林建忠;肖治术;周岐海;

    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 hm~2森林大样地及其周边地区布设35台红外相机,在12 427个相机工作日中共获得白鹇有效照片495张(组),独立有效照片381张(组)。采用日活动强度指数、日行为频次比例和月行为频次比例来分析白鹇的活动规律和时间分配,同时统计白鹇的集群情况,结果表明:(1)白鹇每日有4个活动高峰期,且雌性白鹇的活动高峰期比雄性早1~2 h;(2)白鹇的主要行为是移动和觅食,分别占总行为频次的51.33%和37.20%,其余4种行为分别为警戒6.29%、对抗2.10%、休息1.68%、梳理1.40%,雌雄白鹇间在移动(t=2.266,df=28,P=0.038)和警戒(Z=-2.270,N=30,P=0.023)这2种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仅雄性白鹇在旱季的觅食行为比例显著高于雨季(t=0.252,df=13,P=0.026),而其他行为频次比例无显著的季节性差异;(4)白鹇集群群体的个体数量为2~6只,其中2~3只比例最大,占95.06%;(5)白鹇有雌性集群、雄性集群及混合集群3种方式,在雨季以单性集群(尤其是雌性集群)为主,而在旱季则以混合集群为主,存在显著差异(SymbolcA@~2=6.984,df=1,P=0.008)。白鹇表现出来的活动节律、时间分配以及集群行为是对喀斯特石山栖息地的一种行为适应和生存策略。

    2019年03期 v.37 15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 桂林地区福寿螺冬季繁殖力研究

    梁碧霞;黄锦龙;韩丽霞;武正军;

    为了解冬季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繁殖力大小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12月中旬采集广西桂林地区福寿螺卵块,置于室温下进行孵化实验,记录孵化期间的气温以及孵化率,测量卵块长、宽、质量、卵粒总数和卵粒直径,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福寿螺单块卵粒数为48~608粒,均值(mean±SD)为214.14±10.45粒;卵粒直径为2.31~3.32 mm,均值(mean±SD)为2.69±0.018 mm;孵化率为0~93.94%,均值(mean±SD)为29.21%±3.12%。其中冬季(12月—次年2月)孵化的卵粒占所有孵化卵粒的82.18%,春季(3月)孵化的卵粒仅占17.82%,表明福寿螺冬季产的卵主要采取冬季孵化策略。福寿螺孵化率与卵粒总数(r=0.365,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卵粒直径(r=-0.248,P=0.013)呈显著负相关,卵粒数多少是孵化率高低的关键。冬季孵化量与气温相关(r=0.607,P=0.002),春季孵化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2019年03期 v.37 166-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 两种罗非鱼的耐寒性能比较

    杜雪松;林勇;梁国琨;黄姻;宾石玉;陈忠;覃俊奇;赵怡;

    本文采用人工室内垂直降温模式对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不同降温速度的低温胁迫实验,计算出实验鱼的半致死低温与低温胁迫死亡水温范围,计算不同温度下实验鱼的死亡率,得出致死低温范围,讨论持续性低温的伤害。另外,通过双变量Logistic模型拟合降温速度、降温时间和死亡率关系的三维曲面,分别计算2种罗非鱼的冷伤害上限温度(ULCIZ)和半致死伤害积温(SIT)。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ULCIZ分别为15.44℃和15.00℃、SIT分别为-0.038 9 h·℃和-0.104 4 h·℃,说明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耐寒能力较尼罗罗非鱼群体的强,尼罗罗非鱼耐寒性能有待进一步选育提高。

    2019年03期 v.37 174-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 东北三省蒙古族4个族群身体围度研究

    杨兴鑫;李咏兰;

    采用随机抽查方法,2016年8—9月对杜尔伯特蒙古族239例、阜新蒙古族404例、郭尔罗斯蒙古族401例、喀左蒙古族408例的成人的9项身体围度(头围HDC、胸围CC、腹围AC、臀围HPC、大腿围TC、小腿围CFC、上臂围UAC、前臂围FC、上臂最大围BC)值进行测量,并与国内其他8个族群进行了比较。结果:(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东北三省蒙古族4个族群男性的TC、CFC、UAC、BC、FC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杜尔伯特蒙古族、郭尔罗斯蒙古族的HDC、HPC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蒙古族4个族群女性的TC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杜尔伯特蒙古族、喀左蒙古族、郭尔罗斯蒙古族的CFC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蒙古族4个族群女性的AC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阜新蒙古族、喀左蒙古族、郭尔罗斯蒙古族的CC亦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2)u检验显示,东北三省蒙古族4个族群的HDC、CC、AC、CFC、UAC、BC、FC各围度值的性别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于女性,HPC、TC的围度值女性高于男性。(3)聚类分析显示,东北三省蒙古族4个族群身体围度值最为接近,与青海蒙古族和巴尔虎蒙古族较为接近。其男性还与俄罗斯族较为接近。

    2019年03期 v.37 180-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 基于MODIS的广西植被NPP时空分异及驱动力分析

    熊小菊;廖春贵;胡宝清;陈月连;朱海珍;

    为探索广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变化规律及驱动因子,利用遥感数据、土壤数据和海拔高程数据,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城市、土壤、海拔高度的植被NPP变化。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广西植被NPP值(以碳累积量计)在578.51~870.48 g·m~(-2)·a~(-1)波动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梧州、防城港的植被NPP值较高。(2)广西6.45%区域的植被NPP处于重度变异状态,65.25%区域的植被NPP处于中度变异,28.30%区域的植被NPP处于轻度变异状态。(3)植被NPP对气温降水的变化响应不够显著。(4)红壤、石灰土、粗骨土地区的植被NPP呈下降趋势,而砖红壤地区的植被NPP呈增加趋势。(5)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NPP差异较大,总体变化呈"增加-下降-增加-下降"的趋势。

    2019年03期 v.37 187-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1K]
  •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级标准探讨

    苏雷;李俊英;

    采用智能聚类分析和快速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虑自然生态分指数和环境状况分指数2个变量,对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类型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进行分类,并与现行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划分的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级标准。结果较现行分级标准更具优势,能直观、详细地反映全国水源涵养功能区各县域的自然生态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级标准的划定不必局限在固定的等级和数值,采用智能聚类和快速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划分等级可作为现行分级标准的补充。

    2019年03期 v.37 196-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约

    <正>《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广西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7年,办刊宗旨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开展自然科学学术理论研究,培养学术人才。先后被评为广西高校十佳学报、广西十佳自然科学期刊、中国高校民族类优秀科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等;2004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7年连续五届被认定为"中文核心期刊";进入德国《数学文摘》(ZM)、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化学文摘》

    2019年03期 v.37 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