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军贤;裴启明;覃宗定;蒋玉凌;
本文基于Lorenz方程不动点构建新的参数空间并在较大参数范围内对该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许多以往很少或没有观察到的有趣现象。比如,存在各种各样丰富的共存现象,像频繁出现的不动点与周期或混沌吸引子的共存、周期轨道和通向混沌的倍周期分岔序列的共存等。而且,系统在某些参数区表现出一维单峰映射的性质,存在相应的普适序列。
2012年04期 v.30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蒋晓峰;许伦辉;朱悦;
交通流量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传统的预测方法在交通流量预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在短时交通流量预测中,由于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传统的预测方法对于短时交通流量不能很好地进行预测。随着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各种理论的不断提出及完善,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与交通流量预测的结合是智能交通系统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利用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构建了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对SVM的惩罚参数C和核参数σ进行优化,同时比较SVM中不同核函数,包括多项式核函数(polynomial kernel)和径向基核函数(RBF kernel)的预测效果。径向基SVM(RBF SVM)训练时间要比多项式SVM(polynomial SVM)短,预测准确率和精度也要比多项式SVM要好。从仿真结果上看,SVM非常适合应用于短时交通流量预测,能够取得很好的预测效果与精度。
2012年04期 v.30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覃章荣;张超英;丘滨;李圆圆;莫刘刘;
针对近年来利用CUDA技术在个人计算机显卡的GPU上实现LBM并行加速计算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在GPU中使用不同GPU存储器进行计算的具体实现算法以及其对计算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甚少,文章实现了在GPU中使用不同存储器进行LBM并行计算,给出了具体的实现算法,并以平面Poiseuille流为算例,在普通个人计算机上,分别使用NVIDIA GeForce GTS450GPU和Intel Core i5-760 4核CPU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两者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最高获得了约107倍的加速比,验证了在GPU上进行LBM并行计算的可行性以及加速性能,为在低成本的个人计算机上高效率地解决计算流体力学中的复杂计算问题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2012年04期 v.30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王立龙;薛泽;周锦阳;谭惠丽;李华兵;
用晶格玻尔兹曼方法研究流体在由管径不同的管子组成的分叉管中的流动,分析分叉管中的流速和流线分布以及单个颗粒的运动轨迹,为下一步研究血液在分叉管中的运动奠定基础。
2012年04期 v.30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秦林婵;钟宁;吕胜富;栗觅;
眼球运动是人类心理与认知状态的外在表现,已有的研究大多分别考察外界信息表象或用户内源状态对眼动的影响,很少有人专注于外界信息的诉求方式与用户任务交互对眼动的影响。本文利用眼动跟踪技术,采用感性诉求与理性诉求两种信息表达方式,给参试者分配喜好任务和匹配任务,考察Web信息的诉求方式与用户任务的交互作用对眼动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参试者在不同任务条件下观察同一诉求方式的Web信息时,有着不同的眼动模式;且这种眼动模式的差异受到其所观察信息的诉求方式的影响。实验说明:参试者的眼动模式制约于内在任务的同时也受外界信息诉求方式影响,在充分考虑这两者交互作用的前提下,基于眼动数据进行用户分类是可行的。
2012年04期 v.30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万火;谢显中;马彬;高川;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历史信息的局部最大权独立集频谱分配算法,有效地兼顾了总带宽与公平性。相对于传统的不利用历史信息算法,本文算法利用前次分配结果,在再次分配时以少量的频谱变动达到新的分配结果;进一步,利用图论的加权最大独立集原理,使得一次分配可以分配多个次级用户,所以算法有效减少了分配总次数,更能适应时变的感知无线电环境;由于算法只是分配前次分配结果改变的部分,更能有效减少算法的分配时间与算法的计算量,这样,当主用户要再次接入频谱时,次级用户可以快速地为主用户腾出可用信道,并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传输数据。仿真结果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性能。
2012年04期 v.30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郝丽杰;蒋贵荣;鹿鹏;
本文研究一个具有脉冲生育、脉冲接种和垂直传染的SIR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给出超临界分岔发生的条件,得到了疾病流行与否的阈值。通过利用Poincaré映射和中心流形定理,讨论了地方病周期解的flip分岔,并给出能验证理论分析的数值结果。
2012年04期 v.30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薛晋栋;冯春华;
本文利用指数二分性理论及不动点定理,研究一类无穷时滞脉冲微分积分方程的正概周期解的存在性,得出保证方程存在正概周期解的一组充分条件,推广了相关文献的主要结论。
2012年04期 v.30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张军舰;杨秀芹;
本文对一类加权KS(Kolmogorov and Smirnov)泛函,给出最小加权KS估计方法;讨论该估计的存在性、相合性以及稳健性等统计性质,为进一步讨论复合零假设下的拟合优度检验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012年04期 v.30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蒋治良;姚东梅;韦燕燕;
在pH2.8HCOOH-HCOONa缓冲溶液中,半胱氨酸(Cys)可与金铂纳米粒子(AuPtNP)作用发生聚集,导致深红色的金铂纳米微粒变成蓝紫色。AuPtNP对甲酸还原磷钼酸生成磷钼蓝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而金铂纳米粒子聚集体(AuPtNPA)的催化作用较弱。随着Cys浓度增大,体系中AuPtNPA增多,而AuPtNP减少,催化能力随之减弱,磷钼蓝在700nm处的吸光度值降低,Cys浓度在30~350nmol/L与其吸光度降低值Δ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8nmol/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106L·mol-1·cm-1。据此建立了测定半胱氨酸的纳米金铂催化光度分析新方法。
2012年04期 v.30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 俞建国;周小红;黄俊杰;邓振平;
本文采用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式,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岩溶地下水中氟离子分析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模型。采用x、y的相对差,对校准曲线进行双误差回归,对评定过程中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最后通过计算合成得到氟离子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模型。氟离子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包含标准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曲线拟合产生的不确定度和测定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三部分。
2012年04期 v.30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钟新仙;王志洪;银小玲;王延君;黄寒星;冯崎鹏;
苯胺(An)与硫堇(Tn)电化学聚合于石墨电极上,并采用电化学方法沉积Pt颗粒,制备得到Pt/PAni-PTn/石墨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A)考察了Pt/PAni-PTn/石墨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t颗粒均匀地分散在PAni-PTn复合膜上,PAni-PTn载体更有利Pt纳米颗粒的分散和粒径的减小,Pt/PAni-PTn/石墨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明显优于Pt/石墨电极。
2012年04期 v.30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 冉浩;周善义;
本文总结中国蚁型亚科群(the formicomorph subfamilies)蚁亚科Formicinae已知昆虫10属107种4亚种,其中箭蚁属Cataglyphis7种,蚁属Formica44种1亚种,短角蚁属Gesomyrmex1种,毛蚁属Lasius19种,刺结蚁属Lepisiota8种3亚种,长齿蚁属Myrmoteras2种,尼氏蚁属Nylanderia21种,织叶蚁属Oecophylla1种,拟立毛蚁属Paraparatrechina3种,立毛蚁属Paratrechina1种。因长有德和贺达汉于2002年命名的粗壮黑蚁的Formica robusta已被Carpenter占用,故将其重命名为长贺氏蚁Formica changheiRan et Zhou。根据Lapolla最新研究成果,将观音立毛蚁和孔明立毛蚁从立毛蚁属Paratrechina中移至拟立毛蚁属Paraparatrechina,提出了2个新组合,即:观音拟立毛蚁Paraparatrechina guanyin(Terayama,2009)com.nov.和孔明拟立毛蚁Paraparatrechina kongming(Terayama,2009)com.nov.。文中给出各种的中文译名、拉丁学名和分布,并对近年来分类地位发生变化、具有较大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种,以及需要特别说明的种作了注解。
2012年04期 v.30 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张永德;林勇;唐章生;黄姻;杨慧赞;曾兰;陈忠;彭婷;张妍;
以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家系的雌鱼作为母本,美国品系奥利亚罗非鱼家系的雄鱼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配对。通过耐寒与生长性能评价及低温选育,筛选获得亲本后,以巢式配对的方法(雌雄比例3∶1)配对尼奥罗非鱼杂交家系,获得F1代家系36个。耐寒和生长性能结果表明,F1代31个尼奥家系平均半致死温度为7.45°C,比自然种群降低8.81%,平均相对存活率提高17.6%,平均生长速度提高13.2%。获得综合性能优秀的F1代耐寒型尼奥罗非鱼杂交配套系组合2个(F1CT0401、F1CT0203),其平均半致死温度分别为7.02和7.24°C,低温死亡率分别为40.50%和49.5%,比自然种群杂交尼奥罗非鱼降低17.4%和11.35%,相对死亡率降低30.0%和26.9%,产量分别提高12.9%和38.7%。示范养殖F1代耐寒型尼奥罗非鱼成活率为(84.39±6.65)%,平均产量(1 220.20±94.77)kg/667m2,平均规格(723.0±101.2)g;与对照组相比,示范池塘的耐寒型尼奥罗非鱼越冬死亡率降低了19.11%(P<0.05),平均每667m2产量提高了36.59%(P<0.05)。耐寒和生长性能比自然种群有了大幅提高。
2012年04期 v.30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黄芬;朱敏洁;卢茜;曹建华;
本文选取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中只生长在岩溶区石灰土上的嗜钙植物6种、只生长在非岩溶区红黄壤上的嫌钙植物7种,以及2种土壤上都能生长良好的中间型植物7种,分析其根际土钙全量及植物叶片3种抗逆性指标,结果显示:(1)嗜钙植物根际土钙全量、叶片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分别为w(Ca)=32.44~43.98g/kg、w(Pro)=97.53~183.62μg/g、6.21~38.43μKat及1.47~2.48μKat,略高于中间型植物,高出嫌钙植物1~2个数量级;(2)大部分嗜钙植物通过提高Pro含量及SOD、POD活性等保护性物质稳定膜的透性,将高浓度的钙阻隔在原生质外;而中间型植物主要通过控制根系吸收或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的运移来减少植物体内的钙。
2012年04期 v.30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张俊;黎道洪;杜典松;
调查贵州省龙井洞和白龙洞裸灶螽部分环境因子,对2个洞穴的裸灶螽、土壤和水中重金属(Cu、Cr、Ni、Zn、Hg和As)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两洞穴裸灶螽的富集系数,对两洞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洞穴有光带、弱光带和黑暗带土壤中重金属Cu、Cr、Ni、Zn、Hg及As的平均含量超过我国土壤背景值;两洞穴裸灶螽对Cu和Zn明显富集;龙井洞土壤中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较高生态危害水平,且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排列为Hg>As>Cu>Ni>Zn>Cr;白龙洞土壤中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高生态危害水平,且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排列为Hg>As>Cu>Ni>Zn>Cr,其中Hg是两洞穴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2012年04期 v.30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黄甲清;张英;蒋就喜;胡婷婷;李赫伟;曾思恩;徐茹;沈建峰;谢付静;
为了观察HIV-1阳性病人血清IL-18和IL-18BP水平与疾病的关系,用ELISA法检测67例经HAART治疗的HIV-1阳性病人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的IL-18和IL-18BP水平。结果显示,HIV-1感染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A类HIV-1感染组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类、C类HIV-1感染组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IV-1感染组血清IL-18B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其中各类HIV-1感染组IL-18B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IL-18和IL-18BP水平呈正相关(r=0.705,P<0.01),HIV-1感染组的IL-18和IL-18BP水平无相关性。可见,IL-18和IL-18BP水平的变化及失衡与艾滋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动态监测外周血IL-18及IL-18BP水平可作为反映HIV-1感染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变化指标,调节体内IL-18、IL-18BP水平的平衡可能为艾滋病治疗提供新途径。
2012年04期 v.30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陈凯;张永祥;蔡德所;张杰;徐盛;王备新;
2008年3月、10月和2011年3月采用D型网调查漓江水系78个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并分别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BI指数评价3次采样时段内漓江水体的生物学质量。研究结果表明,3次采样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类单元169、120和215个;昆虫纲无论种类数还是个体数都最高。Shannon指数和总磷(r=-0.510,p=0.000)、总氮(r=-0.390,p=0.003)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BI指数与总磷(r=0.384,p=0.003)和总氮(r=0.333,p=0.012)均呈显著相关。Shannon指数和BI指数的评价结果表明,漓江水系的生态质量总体上为优良,清洁河段的比例在60%以上,重污染河段的比例不到10%,且仅在2011年出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I指数是适合评价漓江水体生物质量的、可单独使用的生物指数。
2012年04期 v.30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周景;刘朔孺;蔡德所;张永祥;王备新;
以漓江中上游为示范流域,研究硅藻的Shannon、Simpson、Marglef、TDI和PTI指数与我国现有河流物化监测的相关性,并对漓江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从种群结构上分析,有5个位点以Achnanthes minutissima为优势种,指示较为清洁的水体。理化指标(TP、NH4-N)显示所调查的漓江区域基本为Ⅲ级及Ⅲ级以上水体,与Simpson指数的评价结果趋于一致。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中,物种数(r=0.677,p=0.032)、Margalef(r=0.733,p=0.016)、TDI指数(r=0.687,p=0.028)与电导率显著正相关,PTI指数(r=-0.685,p=0.029)与电导率显著负相关。样点硅藻数量(r=-0.839,p=0.002)与Mg2+显著负相关。Margalef指数(r=0.638,p=0.047)与Ca2+显著相关。TDI指数与亚硝酸(r=0.670,p=0.034)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TDI和PTI指数是潜在的评价漓江水体生物学质量的硅藻指数。
2012年04期 v.30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朱瑜;蔡德所;周解;韩耀全;
本文以鱼类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数据为"期望值",建立适合于漓江的基于鱼类的生物完整性指标体系,并应用此指标体系对漓江水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漓江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处于"一般"和"良好"两个等级之间。
2012年04期 v.30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朱瑜;蔡德所;周解;韩耀全;
2006年3月—2012年3月在漓江干流及其支流采集鱼类标本,经检索共采集到101种鱼类标本,剔除外来种和洄游鱼类,采用按所含种的绝对数目进行排序的传统方法和区系存在度方法对目、科、属级水平进行排序,分析漓江鱼类区系的组成特点。结果显示:鲤形目科较多,区系存在度也较高,表现出亚洲鱼类分布的共同特点;一些属数较少的科,区系存在度较高,而属数最多的鲤科区系存在度较低;种数最多的吻虎鱼属区系存在度很低,说明漓江鱼类属内分化不高,环境多样性不高。可见,以区系存在度分析结果更能反映漓江流域鱼类组成的特点。
2012年04期 v.30 136-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朱瑜;蔡德所;周解;韩耀全;
本文通过对漓江水流域鱼类生态类型和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调查,监测河流生态系统的情况。结果是,漓江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但单种属较多;敏感性鱼类种类大幅度减少,中下层鱼类和底栖鱼类明显减少,杂食性鱼类比例上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减少,经济鱼类小型化,低龄化。水域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压力。
2012年04期 v.30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张永祥;蔡德所;唐迎春;
水库消落带是因调度等原因而形成的特殊区域,库水位周期性变化,波浪对库区边坡不断冲刷,土壤侵蚀十分严重。以桂林市青狮潭水库为背景,研究消落带的土壤侵蚀问题,提出:植被重建和恢复是最好的治理措施;建立一套合理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对修复前后的消落带植被进行长期监测、对比和判断,对其成果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价,为水库消落带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2012年04期 v.30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张永祥;蔡德所;易燃;
水库消落带是因水库调度等原因而形成的特殊区域,不仅具有水生生态系统,而且还具有陆生生态系统,是水陆之间的交错带。因水位的周期性变化,消落带原有植被死亡,坡面裸露,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根据青狮潭水库消落带现状,通过分析得出生态脆弱性响应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响应指标进行运算排序,得出影响消落带脆弱性的主要因子是种群复杂度和植被覆盖率问题,消落带生态修复应以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和植物修复为主。
2012年04期 v.30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黄信望;卢远;蔡德所;
本文从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保护的角度出发,依据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评价体系,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设计实现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系统。系统集成水质评价、水生态评价、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等模块,实现了对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的评价管理,提高了流域水生态管理在空间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流域管理组提供辅助决策工具。
2012年04期 v.30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苏文静;卢远;蔡德所;
流域水文特征的提取与分析不仅为水文过程模拟提供重要参数,而且是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的基础依据。本文基于30m空间分辨率DEM提取漓江流域水系、确定流域范围、划分子流域,并计算流域内河流长度、河网密度、水系分维等水系形态特征;根据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与径流资料,对流域及其子流域的径流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①根据集水区面积域值与河网密度关系曲线,最终确定以网密度为0.53km·km-2提取水系;②根据流域内各主河道特征,以及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尺度,最终将流域划分为15个子流域;③降雨量与径流深度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但降雨量与径流系数趋势有差异,各子流域的径流系数为0.637~0.800,引起径流系数差异的主要原因有植被覆盖、地层岩性、人类活动等。
2012年04期 v.30 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何东艳;华璀;卢远;
本文以漓江各子流域作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土地利用的基础上,利用构建的多风险源、多受体、多风险效应因子的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漓江流域进行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高生态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桂林市主城区周边的各子流域,这些流域内的风险源强,受体暴露度和生态风险效应的值均比较高,区域人类活动是区域生态风险加剧和蔓延的主要影响因素;②低生态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上游溶江周边,这些子流域内的植被覆盖度和水面率都比较高,而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弱,应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同时有效改善当前环境状况;③生态风险总体水平较低,其中较低生态风险区占44.09%,流域总体可降低生态风险潜力很大。
2012年04期 v.30 172-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 王晓超;蔡德所;祝铁钢;张永祥;林红军;武大勇;
本文通过对漓江下游黄沙河、兴坪河、金宝河、遇龙河4条主要支流上5个农田引水拦河坝进行研究,比较了坝上和坝下的生境、水质物化特性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等河流生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拦河坝没有对河流的水体质量造成显著影响,但是农田引水拦河坝改变了河流的流速、底质、水生植物群落构成等自然生境状况,从而导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在坝上和坝下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因此,建议在对漓江流域水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时应该考虑农田引水拦河坝所带来的生态影响。
2012年04期 v.30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唐浩;蔡德所;解凌飞;
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软件FLAC3D对万家口子高碾压混凝土拱坝坝基加固处理方案进行坝体-坝基变形、应力分析。采用超载法研究大坝及坝基的渐进破坏过程和可能的失稳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坝体-坝基变形、应力满足规范要求,系统整体安全度为4.0,基本满足设计要求。极限承载力由坝踵处的Ⅳ类岩体、左岸坝肩不整合面和节理群的强度共同控制。
2012年04期 v.30 184-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9K] <正>~~
2012年04期 v.30 193-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