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修信;胡道生;朱启疆;
针对地表红外辐射温度观测时,红外辐射仪在地面均匀分布的点上尺度观测温度的平均值代替面上尺度观测值存在的误差问题,在晴天太阳直接辐射下使用红外热像仪、红外辐射仪从10:00~16:30同步连续观测草地、裸土、沥青路面、水泥坪的辐射温度并比较。结果表明,辐射仪地表点上尺度观测温度的平均值代替热像仪面上尺度观测温度,较适用于沥青路面和水泥坪,适用于裸土,但不适用于草地等植被覆盖地表。两种尺度观测温度的偏离,以沥青路面和水泥坪最小,而草地最大,中午地表温度较高时这种偏离比其他时刻更大;12:30偏离值在沥青路面和水泥坪低于0.5°C,在裸土不高于1.0°C,而在草地达到3.6°C。
2011年02期 v.2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陈美红;杨翠红;李传起;
根据转动惯量定义及地球自转角动量守恒关系得地球自转转动惯量变化百分比及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百分比随卫星质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利用matlab程序做数值计算。由于人造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高度为36 000 km(约为5.7个地球半径),而其他卫星距地高度绝大多数在数十千米以下,在计算时只考虑了人造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他卫星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当人造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0-7时地球自转动惯量增加量为原来的10-5,而当卫星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0-20时地球自转角速度增加量为原来的10-18,即人造地球卫星的数量达到理论最大值时地球自转转动惯量及地球自转角速度的改变微乎其微,由此引起的科里奥利力的变化可以忽略。
2011年02期 v.29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岳宏卫;谢清连;韦保林;晋良念;谢跃雷;李琦;周茜;
采用嵌入Fabry-Perot谐振腔的方式,测量并研究Tl2Ba2CaCu2O8(Tl-2212)高温超导薄膜双晶约瑟夫森结的毫米波辐照特性。通过精细调节谐振腔的各种参数,可使双晶约瑟夫森结与外加毫米波达到最佳耦合,在最佳耦合情况下,能观察到5级明显的夏皮罗台阶。初步测量了由667个双晶约瑟夫森结组成的串联结阵列的毫米波辐射特性,得到中心频率为78.7 GHz,大约6 pW的辐射功率。
2011年02期 v.29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黄逸飞;易忠;覃庆玲;
本文完全刻画了群环ZnD4的零因子集合,得到diam(Γ(ZnD4))=2当且仅当n=2t,否则diam(Γ(ZnD4))=3;Γ(ZnD4)为非平面图;gr(Γ(ZnD4))=3等一些结果,并且给出了Γ(ZnD4)的中心。
2011年02期 v.29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梁登峰;于欣言;秦乐洋;
假设群G可解,且特征标维数图Γ(G)的顶点集ρ(G)=π1∪π2∪{p},其中π1,π2≥1,π1∩π2=,且π1与π2中顶点不相邻。本文证明了G的Fitting高2≤n(G)≤4,且若n(G)≠4,则存在长最多为6的正规子群列G=G0 G1…Gs使商群Gi/Gi+1或者是交换群或者是p-群。
2011年02期 v.29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许固镇;邓培民;
本文主要讨论相伴模糊变换半群的可交换性、可交换的以及完全性,进一步探讨两个相伴模糊变换半群的直积、限制直积的可交换性、可交换的、完全的性质。
2011年02期 v.29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陈云坤;黎先华;
本文讨论子群的弱s-置换性对有限群结构的影响,并利用一个给定的Sylow子群的每个2-极大子群的弱s-置换性得到有限群为p-幂零群的一些充分条件,从而推广、统一了现有的一些结果。
2011年02期 v.29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陈武华;杜蕊;付威;
本文研究了一类线性时变系统的脉冲能控性。首先,基于状态转移矩阵,给出了线性时变系统脉冲能控性的充要条件;然后,对一类线性时变系统,运用冻结系数法思想,并结合压缩映像原理,建立了系统脉冲能控性的代数判据;最后,给出一个例子说明本文结果的有效性。
2011年02期 v.29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邓金虹;赵俊玲;
本文研究σ:Σ→Σ在Σ-R(σ)中不可数SS混沌集的存在情况,探讨如何将σ的结果向一般连续自映射f:X→X提升,并通过例子说明在一般紧致系统(X,f)的应用。
2011年02期 v.29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马云苓;耿献国;
应用双线性方法,在(1+1)-维方程的帮助下,研究和讨论两类(2+1)-维孤子方程的显式解,给出了方程的单孤子解,双孤子解和N-孤子解,提供了求(2+1)-维孤子方程显式解的可行途径。
2011年02期 v.29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章国凤;于涛;
本文给出Dirichlet空间上斜Toeplitz算子的定义,讨论斜Toeplitz算子的交换性和谱等,证明:若φ,ψ∈H1∞(D),则BφBψ=BψBφ的充要条件是φ、ψ在H∞1(D)中线性相关;若φ,φ-1∈H1∞(D),则σp(Bφ)=σp(Bφ(z2))。
2011年02期 v.29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黄婉云;苏桂发;潘成学;覃江克;唐煌;义祥辉;
以L-苯丙氨酸甲酯和消旋的1-(4-甲氧苯基)-2,5-二苯基-6-氧-4-氮螺[2.4]-4-烯-7-庚酮为原料,采用噁唑酮法合成了两个含2,3-二芳基取代环丙烷氨基酸残基的构象限制二肽的非对映异构体,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这两个二肽非对映体的结构进行研究。
2011年02期 v.29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尚静;倪青玲;桂柳成;王修建;黄廷洪;马凯;曾建强;
金属有机配体[Cu(L)2](L-=2-(3-吡啶甲基亚胺甲基)苯酚基)作为构筑单元与HgB r2反应,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HgB r2[μ2-Cu(C26H22O2N4)]}n。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 2/c,晶胞参数为:a=2.814 49(13)nm,b=0.624 53(3)nm,c=1.564 47(6)nm;β=114.808(4)°。Cu2+与来自2个配阴离子L-中的酚氧原子和亚胺氮原子反式配位形成一个中心对称[CuL2]基元,该基元中Cu2+的几何构型为平面四边形。每个[CuL2]基元以未配位的吡啶基团桥连相邻的HgB r2构筑成一维无限链。Hg2+由2个氮原子和2个B r-配位形成扭曲的四面体几何构型。链与链之间通过π…π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2011年02期 v.29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邱建华;张延武;张亚涛;张浩勤;刘金盾;
通过表面化学法将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接枝到醋酸纤维素微滤膜上,得到聚电解质改性膜。实验研究了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质量分数、交联剂质量分数、交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率、改性膜的水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电解质质量分数越高、交联剂质量分数越大、反应时间越长、反应温度越高,膜的水通量越低而截留率越高。
2011年02期 v.29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熊飞兵;杨峰;
测量Pr3+:PbWO4晶体3P0和1D2能级在常温下的荧光衰减曲线,计算这2个能级的荧光寿命。结合改进的Judd-Ofelt理论得到3P0和1D2能级的辐射寿命,详细分析了这2个能级的荧光衰减动态情况。对于3P0能级,其荧光衰减主要是受到多声子无辐射跃迁的影响;对于1D2能级,其无辐射衰减的主要通道是共振交叉能量传递。采用Inokuti-Hirayama模型,详细分析1D2能级的荧光衰减过程,证实其荧光猝灭机制是电偶极-电偶极交叉能量传递。
2011年02期 v.29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苏旭;刘玉萍;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药用植物野薄荷的光合生理特性,本文采用常规光合指标测定方法对生长于青海民和、西宁和湟源3个不同海拔地区的药用植物野薄荷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叶片厚度产地湟源>民和>西宁,且西宁与民和、湟源间差异显著(p<0.01);(2)随着产地海拔升高,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而叶绿素a/b和叶黄素/叶绿素(A 505/A 652)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并且除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民和与西宁间有差异(p<0.05)外,其余差异均不显著(p>0.05);(3)净光合速率Pn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均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而光补偿点Ic和暗呼吸速率Rd则随着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同时,不同地区野薄荷表观量子效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暗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在民和、湟源间差异显著(p<0.05),而光补偿点则在民和、西宁和湟源3个地区相互间存在差异(p<0.05)。研究表明,野薄荷在光合特性上的变化是对低温、低气压、强太阳辐射等逆境的一种适应。
2011年02期 v.29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梁士楚;黄安书;李贵玉;刘杰恩;
广西湿地维管束植物现已知的有711种,含9个亚种、22个变种和1个变型,隶属120科314属。其中,蕨类植物有15科17属26种;裸子植物有2科4属5种;被子植物有103科293属680种。以莎草科、禾本科、蓼科、荨麻科、玄参科、菊科、水鳖科、天南星科、谷精草科、鸭跖草科、唇形科、毛茛科、伞形科、狸藻科、柳叶菜科等为优势科;以蓼属Polygonum、莎草属Cyperus、飘拂草属Fimbristylis、谷精草属Eriocaulon、荸荠属Eleocharis、狸藻属Utricularia、苔草属Carex等为优势属。广西湿地维管束植物的区系成分复杂,科的分布区有8个类型和5个亚型,属的分布区有12个类型和9个亚型。主要区系特征是:(1)草本植物发达;(2)多型属的种类较多、少型属和单型属的种类较少;(3)以热带成分占优势;(4)特有属、种匮乏。
2011年02期 v.29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刘燕华;刘招辉;张启伟;唐绍清;
资源冷杉是极度濒危的我国特有植物,其中湖南省炎陵县大院资源冷杉种群是最大的种群。本研究对大院4个自然分布的资源冷杉种群大小进行统计,分析大小级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结果表明,自然分布的高1 m以上个体总数为477株。幼苗阶段死亡率很高。中牛石种群在大小级结构和种群规模上均处于衰退状态;香菇棚在大小级结构上较稳定,但种群规模减少;鸡麻捷和和平坳种群在大小级结构和种群规模上均处于稳定状态。
2011年02期 v.29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黄健;王国华;侯巧燕;侯菊花;
为探讨口腔癌组织中KLF6、p21和c-Jun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98例口腔癌、49例口腔良性肿瘤中KLF6、p21和c-Jun的表达,以56例口腔正常组织作对照。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良性及恶性肿瘤KLF6的表达分别为91.07%(51/56)、83.67%(41/49)、62.12%(123/198),三组间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KLF6在肿瘤直径>2 cm组和中、低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肿瘤直径≤2 cm组及高分化组(P<0.01);p21在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81.82%(162/198)显著低于正常组的85.71%(48/56)(P<0.05);c-Jun在正常对照组、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的表达分别为8.93%(5/56)、10.20%(5/49)、46.97%(93/198),三组间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中KLF6基因核表达缺失或减弱与p21表达下调显著相关(P<0.01),恶性肿瘤中KLF6浆表达增加与p21表达下调显著相关(P<0.01)。恶性肿瘤中KLF6核表达缺失或减弱与c-Jun阳性表达增加显著相关(P<0.01)。可见,KLF6、p21和c-Jun三者表达异常与口腔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分子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2011年02期 v.29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 赵发兰;宾石玉;陈敦学;农小献;刘希良;
为提取斑鳜肌肉组织的总RNA,应用PCR法扩增肌球蛋白轻链1基因(MLC1)。结果获得斑鳜MLC1(基因库登录序列号为:GQ282999),cDNA序列的全长为579 bp,编码192个氨基酸,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20 778.57,等电点为4.51,该序列具有2个EF-手相结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第2个EF-手相结构中的Ca2+结合域非常保守,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
2011年02期 v.29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 卢其西;林勇;宾石玉;唐章生;彭婷;
为研究美国品系奥利亚罗非鱼6个家系的耐寒能力,应用室内人工降温,以0.3°C/3 h的降温方法,测定罗非鱼的半致死低温(LT50值)和低温累计存活小时数(CDH)等耐寒指标。结果表明,6个罗非鱼家系的LT50值依次是:5.80、5.70、5.80、5.83、6.00、5.80°C;CDH值依次是:1 102.50、1 130.67、1 113.00、1 092.10、1 047.03、1 092.10 h。通过对LT50值和CDH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重比较,6个家系中,家系Ⅴ的LT50值和CDH值与其他家系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其耐寒能力相对较弱,而其余各家系间的LT50值和CDH值的差异不显著(P>0.05);6个家系罗非鱼的耐寒能力均得到稳定遗传和增强。
2011年02期 v.29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廖元秀;周生明;
针对使检查代价和误分类代价最小化的Cost-Sensitive学习,讨论误差在分类过程中的应用,提出一个带阈值的决策树,并给出一个带阈值的检查策略。在基于Cost-Sensitive学习的分类中,确定属性值所用到的检测手段和设备精度存在一定的误差值,评估误分类代价更是有较大的误差。另外,很多分类问题并不要求达到百分之百的正确率,允许有一定的误差范围。把这些误差的边界看作是一个阈值,利用这种阈值来简化决策树的建立,改进检查策略的设计,提高分类效率。
2011年02期 v.29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严晓明;郑之;
本文提出一种SVM参数优化的新方法。应用遗传算法先对SVM参数进行初步的优化,把得到的优化结果邻近的一段区域再作为粒子群算法的搜索区间进行二次优化,以提高支持向量机的泛化能力,缩短SVM参数寻优的时间。仿真实验表示,该方法在样本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同样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2011年02期 v.29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张仁津;唐翠芳;刘彬;
计算机游戏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一个游戏成功与否取决于游戏的核心算法设计。要使游戏在玩家手中百玩不厌、妙趣横生,就要在游戏研发中应用新的理论和算法。智能程序设计在游戏可玩性方面能起到决定性因素,本文在分析游戏软件结构的基础上,讨论运用人工神经技术提高游戏软件质量的方法,尝试设计带预测控制的游戏,并用C++和MATLAB进行了实验。
2011年02期 v.29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朱经纬;芮挺;李决龙;方虎生;张金林;
将蚁群神经网络应用于机械手的自组织逆运动规划,通过设置目标函数将神经网络的训练问题转化为在连续域内求极小值问题。在算法前期,仅需要取得运动路径的采样点集,不需要先期求解采样点的运动学逆解,算法实现了机械手的自组织逆运动规划,采用连续蚁群算法求解该连续域函数极小值问题。实验表明算法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与收敛速度。
2011年02期 v.29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刘炜;王浩;方宝富;
救援仿真机器人系统中的智能体决策过程是在复杂的多任务环境下寻找一组最优的任务率先执行。本文将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救援仿真机器人的决策过程中。通过对救援仿真机器人的任务进行评价,并且使用带惯性的粒子迭代方式产生最优执行方案。经过RoboCup-Rescue仿真系统测试,救援效果得到了提升。
2011年02期 v.29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鄂旭;邵良杉;李胜;王全铁;
数据离散化是数据预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区间型数据离散化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连续区间属性值离散化的新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变量-关联度,通过区间数的关联度来描述对象间的相关性,定义关联度阈度确定离散关系,来实现对区间数据的离散化。最后采用多组数据对此算法的性能进行检验,并与其他算法做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是有效的。
2011年02期 v.29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许道云;王晓峰;
本文以带输出的非确定型标记变迁系统为基本框架,建立了一个可控制变迁系统模型。在该模型中,伴随内部状态的输出作为观察部分,根据外部观察固定长度的历史记录,决定对系统实施反馈控制。运行状态、外部观察以及反馈控制形成一个环路。赋予非确定性的模糊或概率表示,可以进一步研究系统的相关性质。引入状态等价关系下的双模,可实现系统优化。
2011年02期 v.29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吕虹;秦永彬;罗聪;
机场地面作业管理是通过对机场各地面服务设备的安排调度,以保证航班正常、高效地运行。本文根据机场地面作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每一个航班建立一棵飞机地面作业任务树,由此构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以最小化设备的总流经时间为目标,在规定的时间窗内完成飞机地面作业的并行任务。应用带有过滤扫描搜索策略的Memetic算法进行求解,获得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实现了资源的合理调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机场地面作业调度问题是可行和有效的。
2011年02期 v.29 145-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沙贝贝;谢丽聪;
搜索引擎的聚类浏览技术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在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中定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TS-FIC算法通过加工关联规则挖掘出来的频繁项集作为类标签,形成初始聚类,利用频繁项集之间的语义关系,把初始聚类组织成树结构。在形成最终聚类时,引入语义相似度作为计算类相似度的一个考量方面,最后利用一种新的排序方案把最终结果排序显示给用户。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可行性,并在效率与聚类精度方面有不错表现。
2011年02期 v.29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周鑫;郝志峰;蔡瑞初;温雯;
本文针对垃圾邮件包含较多干扰信息,导致文档相似度度量效果较差的问题,将Needleman-Wunsch算法引入到文本相似度计算中,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种高效的聚类算法,为反垃圾邮件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垃圾邮件鉴别技术。与传统的仅基于知网、基于语义等聚类算法相比,本方法在算法效率和聚类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
2011年02期 v.29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李云飞;王丽珍;周丽华;
不确定数据聚类是数据挖掘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不确定数据聚类的uk-means算法及其改进算法ck-means。由于ck-means算法必须计算每个簇到所有对象的质心的距离,因此当聚类的样本很大时,聚类效率依然不是很好。本文提出的kd-means算法只需要计算对象到部分质心的距离,因此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ck-means算法的效率。该方法是基于kd树索引而提出的改进策略,并用大量的实验来证明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2011年02期 v.29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高世健;王丽珍;冯岭;陈红梅;
空间的co-location模式代表一组空间对象的子集,它们的实例在空间中频繁地关联,它是空间数据挖掘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首先介绍co-location模式挖掘的基本算法,然后提出一种新的挖掘算法,算法先对空间数据进行凝聚层次聚类,在聚类结果上挖掘co-location模式,最后对这种新的算法作实验评估。
2011年02期 v.29 16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唐楠;杨志豪;吴佳金;王艳华;林鸿飞;
蛋白质关系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蛋白质络合物,络合物对有利于深入探索生物细胞的组织原理和功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络合物发现算法多基于网络的拓扑结构,没有融合络合物本身的结构信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监督学习的络合物发现方法,将多种能够标示络合物的信息作为特征,使用监督学习方法对样本集进行训练,将训练得到的模型应用在络合物发现算法中。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从蛋白质关系网络中发现络合物。
2011年02期 v.29 174-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罗辛;潘乔;王洪亚;陈美;北研二;
如何在高维图像数据库中快速有效地检索相似图像一直是图像检索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FM)的高速图像检索算法,在保留高维空间距离的前提下将图像特征映射到一维空间,在低维空间的限定范围内完成检索工作。通过Corel图像数据库(51 138幅图像)进行的实验表明该算法既明显地提高了检索的速度,又有效地保证了检索的准确率。
2011年02期 v.29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张新明;张玉珊;李振云;
矩不变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图像阈值分割方法,但有时存在过阈值分割和欠阈值分割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DCT系数调整的矩不变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对矩不变法得到的初始阈值进行分析获取可能产生过阈值或欠阈值的条件来确定调整方法,然后对图像直方图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得到DCT系数,由于DCT系数的低频部分能反映直方图整体情况,故利用几个低频系数绝对值之和作为调整幅度,最后用一阶矩与初始阈值比较来选择调整方向,最终达到能自动调整阈值,使分割效果最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具有保留矩不变法分割无须迭代、运行速度快等优点,而且分割效果和普适性大为增强。
2011年02期 v.29 185-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 冯嘉礼;杨润泽;
提出一种基于属性论的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将彩色图像转换到HSI颜色空间,然后根据定性映射原理建立HSI颜色空间的智能融合模型,通过像素点间的不同颜色分量的特征匹配实现对图像的分割,最后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定性映射颜色分割算法快速、有效、可靠。
2011年02期 v.29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熊顺清;周卫红;
基于非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具有多尺度性、多方向性和平移不变性的优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采样Contourlet变换和SVD结合的数字水印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非采样Contourlet变换得到低频子带,并对该子带系数进行SVD分解,然后将水印信息嵌入到奇异值中。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对旋转、JPEG压缩和噪声等攻击具有很好的抵抗能力,与基于DWT和基于SVD以及基于相同的算法框架下的DWT结合SVD和Contourlet结合SVD的水印算法相比,NSCT结合SVD的算法鲁棒性显著提高。
2011年02期 v.29 19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周炎岩;冯嘉礼;
在将Harr小波归结为两定性映射的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定性映射小波变换和均值量化理论的数字音频水印算法。本算法在一段数字音频文件中隐藏一幅对于听觉不可感知的二值图像。在图像预处理阶段,引入了基于极化恒等式的数字图像加密算法,大大加强了算法的安全性。利用人类听觉特性,通过定性映射诱导的小波,将水印信号嵌入到经过处理的小波变换的低频系数中。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不可感知性,并能抵御常见的各种攻击。
2011年02期 v.29 200-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苏诚;陈文娜;周玲;黄冬梅;
对于海洋空间数据集成任务的合理分配是实现海洋空间数据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技术。本文在传统合同网的基础上,将空间尺度、时间粒度等因素作为综合评价标准,并利用"数字海洋"中海洋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区域管理特点,设计一种面向海洋空间数据集成的多Agent任务分配机制,解决了传统合同网广播招标所造成的通信负担等问题,从而提高海洋空间数据集成的任务分配效率。最后,通过实验与传统合同网任务分配效率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机制的有效性。
2011年02期 v.29 205-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吴祎娴;苏诚;陈明;冯国富;池涛;
针对目前温室无线测控系统中未考虑节点能耗以及网络生命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gent的温室无线传感网络分簇管理模型。模型中由本地静态Agent负责簇首选择,由簇内、簇间移动Agent负责传感信息采集,通过各Agent的协调合作完成温室无线测控系统的管理。由分析及仿真结果可知,基于Agent的温室无线传感网络分簇管理模型能够大大节约节点能耗,延长网络生命期。
2011年02期 v.29 210-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柳相楠;陈明;冯国富;池涛;
针对目前无线传感网络拓扑控制算法中未考虑节点能耗问题,提出基于移动Agent的无线传感网络拓扑控制策略,并采用移动Agent洪泛获取网络拓扑信息的方法。该方法由sink节点洪泛拓扑发现Agent进行拓扑发现,由拓扑汇报Agent将拓扑信息传送至sink节点,并根据节点剩余能量动态选择簇头。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簇头分布均匀合理,能够有效节约网络能耗。
2011年02期 v.29 215-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程红梅;张振亚;张曙光;
监测区域内温度场有效辨识是智能建筑能效管理的关键。本文将监测区域温度场辨识计算问题定义为一个最优化问题,采用前向神经网络作为温度场辨识计算结构,使用最小最大法为基础的球极射影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对BP网络和RBF网络作为辨识结构时的监测区域内温度场辨识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以BP神经网络作为辨识结构的监测区域温度场辨识计算模型性能良好。
2011年02期 v.29 219-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 李鹏;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识别光纤智能结构承载位置的方法,研究构建光纤传感网络,设计相应的监测系统,获得用于表征结构承载信息的特性向量。同时,运用神经网络方法构造了四层结构的概率神经网络,并以特征向量作为样本,对结构的承载定位进行研究,重点分析训练样本数和平滑系数对定位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训练样本数为30,平滑系数为0.25的概率神经网络对承载位置的定位正确率可达93.2%,研究最终给出用于承载定位的概率神经网络模型。
2011年02期 v.29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彭新一;李学强;
为了使得中央空调节能最大化,通过对中央空调制冷原理和建筑内冷负荷平衡的模拟计算和分析,建立基于能量需求的节能控制模型;并在此模型下,讨论温度升高1°C下的冷负荷减少比例以及关闭和打开空调达到节能的时间间隔;最后对某高校部分建筑的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去噪和分析,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计算,给出两组制冷机组的控制策略和空调节能的建议参数,从而有效地对中央空调节能以参数指导。
2011年02期 v.29 227-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正>1《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以反映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我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教育部和广西地方优秀科技期刊之
2011年02期 v.29 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