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简讯

  • 纳米微结构的输运过程研究

    陆军;李飞;

    用一维纳米微结构体系的本征值和本征波函数定义量子谱函数。这种量子谱函数的Fourier变换,包含了在该体系中将粒子从一个点输运到另一个点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经典轨道的许多信息。研究的结果为探讨纳米微结构中的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之间的对应关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009年02期 v.2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车辆长度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

    邝华;白克钊;谭惠丽;孔令江;刘慕仁;

    在N aSch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车辆长度,建立一维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通过引入平均间距、占有率和启止密度等参数,数值模拟周期性边界条件下,车辆长度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

    2009年02期 v.2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 用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二维激发介质中的行波

    张立升;邓敏艺;孔令江;刘慕仁;唐国宁;

    采用Greenberg-Hasting元胞自动机模型,在零流边界条件下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激发介质中行波的性质。结果表明,行波波速随邻域半径增大而增大,随激发域值增大而减少。得到了系统激发条件与邻域半径、激发阈值的关系,并据此解释了行波波速随激发阈值、邻域半径的变化关系。

    2009年02期 v.27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12)C原子核α跃迁密度及p-~(12)C非弹性散射研究

    李金玉;杨永栩;

    基于12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通过拟合电子散射实验得出12C核2+和3-态α粒子跃迁密度分布,并在多重散射的K.M.T理论框架下对入射能量为600 MeV和700 MeV的p-12C非弹性散射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的p-12C非弹性散射截面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12C原子核基态及2+和3-激发态的α粒子结构观点在p-12C非弹性散射领域得到了检验和支持。

    2009年02期 v.2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并联Buck变换器的滑模变结构均流控制策略

    贤燕华;罗晓曙;

    应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设计有效的控制器对并联电压控制模式的buck变换器电路系统进行均流控制。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并联中的两个变换器参数不一致时,或当负载变化时,滑模变结构控制均流的响应速度快,效果好。

    2009年02期 v.27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一个含权BA网络及其同步能力研究

    李钊棠;柳继锋;蒋品群;张玉金;

    提出一个点权分布、边权分布也均为无标度分布的含权BA网络,并研究其同步性能。研究发现,与无权BA网络相比,在网络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对于同步稳定区域无界的动力学系统,含权BA网络的同步能力提高了。对于含权网络的建模及提高网络的同步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9年02期 v.27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线性有限自动机的输入存贮性及其算法

    吴中伟;欧阳旻;邓培民;易忠;

    讨论了线性有限自动机的输入存贮性,得到了线性有限自动机具有有限阶输入存贮的充要条件,并且给出了判断线性有限自动机有无有限阶输入存贮以及求线性有限自动机的输入存贮阶数的一些算法。

    2009年02期 v.27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3p~2阶连通4度Cayley图的正规性

    徐尚进;郭松涛;王丽;王磊;

    对于一类3p2(p是素数)阶群G=〈a,b,c ap=bp=c3=[a,b]=1,-c 1ac=a-rbr+1,-c 1bc=a,r>1,r3≡1(m od p)〉,研究了其连通4度C ay ley图的正规性,并通过其点稳定子的结构证明G的连通4度C ay ley图均正规。鉴于王艳丽等人的相关工作,这等于圆满解决了3p2阶群的连通4度C ay ley图的正规性问题。

    2009年02期 v.27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具性别结构与Holling Ⅲ功能的捕食扩散系统研究

    万舒丽;柳建显;黄健民;

    用比较定理和Lyapunov函数,研究了具性别结构与Ho llingⅢ类功能反应的扩散捕食系统的一致存在性、相应(概)周期系统正(概)周期解的存在性及全局渐近稳定性。

    2009年02期 v.27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Navier-Stokes方程的渐近吸引子

    罗宏;蒲志林;周亚非;

    研究周期边界条件下Navier-Stokes方程的长时间行为,利用正交分解法构造一个有限维解序列,证明了该解序列在长时间后无限逼近方程的整体吸引子,并且给出渐近吸引子的维数估计。

    2009年02期 v.27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群环Z_nG的代数性质及其结构

    郭述锋;徐承杰;易忠;

    讨论了群环ZnG的代数性质及其结构,对群环ZnG的素谱和零因子给出了较为具体的刻画。

    2009年02期 v.27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一个具有前向保密性的高效签密方案

    文毅玲;和雪渊;马建峰;

    在修改标准数字签名算法DSA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新的具有前向保密性的签密方案,与此前的方案相比,新方案具有较高的通信效率,在假设CDH问题是困难的情况下,给出了新方案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的安全性证明。

    2009年02期 v.27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分子合金”类普鲁士蓝配合物的磁性研究

    黄海富;李晓刚;夏艳芳;顿中万;何云;梁福沛;

    合成了多金属普鲁士蓝类配合物Ni0.75Cu0.75[Fe(CN)6].6.3H2O。变温磁化率表明:化合物中存在铁磁性交换相互作用,铁磁相变温度Tc=20 K,根据居里-外斯定律获到居里常数C=1.79 cm3.K.mol-1和顺磁居里温度θ=21.53 K。剩余磁化强度Mr的大小是0.92μB;矫顽场Hc为0.112 T,大于已报道的大多数氰根桥联的普鲁士蓝类配合物。研究还表明,该化合物存在自旋玻璃态现象。

    2009年02期 v.27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氧化异阿朴菲衍生物与DNA作用的光谱研究

    唐煌;赵丽珍;魏永标;宁芳贤;黄志纾;古练权;

    运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CD光谱研究氧化异阿朴菲生物碱衍生物——9-(3-吡咯基丙酰胺基)-1-氮杂苯并蒽酮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化合物的大环共平面体系可能嵌入到双螺旋DNA的碱基对中,且优先结合到双螺旋DNA的AT序列上。CD光谱研究确定了化合物在与DNA结合时,其生色团的长轴与DNA碱基对的长轴平行。

    2009年02期 v.27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蕨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及其微量元素测定

    李云;李丹;黄凯;杨星;曾新安;

    采用正交试验对蕨根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乙醇提取蕨根总黄酮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1∶60,温度90°C,时间60 min。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蕨根中钙、镁、铁、锌、铜、铬和镍7种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51%~2.3%,回收率为96.3%~104.0%。

    2009年02期 v.27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HG-ICP-AES法测定山豆根中的微量元素

    孟君;郭全海;蒋玲;邓必阳;

    建立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联用技术测定中药山豆根中砷、锑、铋和锡的方法,对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等工作条件进行优化,对还原剂L-半胱胺酸浓度进行了选择。在最佳工作条件下,砷、锑、铋和锡的检出限分别为0.006、0.009、0.003和0.005μg.g-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2%、3%和3%(n=1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2%、95%、98%和110%。

    2009年02期 v.27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HPLC测定帕金森模型小鼠脑中D-丝氨酸的含量

    卢昕;刘承伟;卢洁;赵书林;

    以邻苯二甲醛(OPA)-N-异丁酰基-D-半胱氨酸(IBDC)为手性衍生试剂,醋酸钠-甲醇-乙腈混合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荧光检测,建立了测定生物样品中微量D-丝氨酸(D-Ser)的高效液相色谱法。Ser对映体在20 min内完全分离。D-Ser在30~1 500 nmol/L时,其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5)。当信噪比为3(S/N=3)时,D-Ser的检出限为10 nmol/L。将方法运用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中脑及大脑皮质中D-Ser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模型组脑组织中D-Ser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推测D-Ser可能参与了PD的发病机制。

    2009年02期 v.27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1-(吡啶-3-甲基)-2-乙基苯并咪唑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倪青玲;陶杰;石敏;邓业成;侯美珍;葛春玉;银小玲;钟敏;

    以2-乙基苯并咪唑和3-氯甲基吡啶反应得到新化合物1-(吡啶-3-甲基)-2-乙基苯并咪唑,利用M S1、H NM R、IR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对该化合物抑菌活性研究表明1-(吡啶-3-甲基)-2-乙基苯并咪唑对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水稻纹枯病菌、梨褐斑病菌、稻瘟病菌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对实验所用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2009年02期 v.27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组成型漆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谌斌;赵亮亮;聂小琦;黄彦;余丽娟;李芳;

    通过平板显色法及氧化带测定法初筛,愈创木酚法测定培养液漆酶酶活力复筛,从菌株中获得1株组成型漆酶高产红芝G anod erm a lucidum菌株。对红芝液体培养产酶条件的研究表明:以麦芽糖和硫酸铵为碳、氮源时,更有利于红芝漆酶的分泌,其酶活高于以其他物质作为碳、氮源;在250 mL三角瓶中装50 mL培养基有利于产酶;适宜初始培养基pH为6.0;适宜培养温度为30°C。

    2009年02期 v.27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年龄和怀卵对鳄蜥选择体温及静止代谢率的影响

    王振兴;武正军;陈亮;于仕;于海;黄乘明;蒋洁;

    2008年8~9月在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对大竹园管护站和鳄蜥研究中心的部分人工饲养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进行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率的测定,实验鳄蜥共分为一龄幼蜥组、二龄幼蜥组、三龄亚成体蜥组、成年雄蜥组、非怀孕成年雌蜥组和怀孕雌蜥组6组。结果表明:怀孕雌蜥、一龄幼蜥和二龄幼蜥的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率均显著高于三龄亚成体蜥、成年雄蜥和非怀孕成年雌蜥,而三龄亚成体蜥、成年雄蜥和非怀孕成年雌蜥间的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差异不显著。从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率的年龄差异推测幼蜥发育成熟的时间跨度约为3年。建议在饲养怀卵雌体及幼体鳄蜥时,应注意保持适宜的热环境。

    2009年02期 v.27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湖南莽山和广东南岭两国家森林公园的叶蜂区系

    游群;

    调查期间湖南莽山和广东南岭两个国家森林公园内共有叶蜂162种,隶属6科66属;其中23属34种在两个国家森林公园都有分布。共有叶蜂东洋种107种,占调查期间两个国家森林公园叶蜂总物种数的66.05%;广布种55种,其中古北+东洋分布型有53种;东洋+全北分布型1种,为斑腹长背叶蜂Strongylo-gaster macula;古北+东洋+澳洲分布型1种,为黑胫残青叶蜂Athalia proxima。两个国家森林公园的叶蜂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18种分布型,华中特有种分布型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华北+华中分布型。

    2009年02期 v.27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唐古拉山北坡河流阶地发育及其与构造隆升的关系

    陈浩;李勇;

    唐古拉山是青藏高原腹地中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山脉,唐古拉山北坡发育着一系列河流阶地,该地区河流阶地的成因分析表明:构造隆升控制了唐古拉山北坡河流阶地的形成与发展,因而该地区河流下切速率对唐古拉山的隆升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在实测的基础上,根据阶地的拔河高度、形成年代等数据,定量计算唐古拉山北坡不同河流不同时期的下切速率,从而为唐古拉山的隆升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唐古拉山自西向东隆升速率逐渐增大,同一地点由老到新隆升速率逐渐减小。进而得出:青藏高原腹地山脉的隆升速率、隆升变化趋势与青藏高原边缘山地明显不同。

    2009年02期 v.27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环境变化沉积记录的初步研究

    李世杰;蔡德所;张宏亮;沈德福;赵湘桂;李春海;

    为探讨亚热带地区岩溶湿地沉积环境的变化过程,在桂林会仙典型的岩溶湿地进行野外考察和连续柱状沉积岩芯采样,在寺湖和狮子潭钻取获得各长77 cm和57 cm的沉积岩芯,对其沉积年代学、营养盐元素、地球化学元素等方面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样品分析,获得寺湖近450年来和狮子潭近200多年来的环境演化记录。结果表明:狮子潭经历了公元1810年以前的沼泽化过程而后又演化成湖泊沉积环境;寺湖在近450年来一直为湖相沉积,但经历了小冰期中的多次冷暖和干湿的气候波动;湿地沉积环境变化在过去主要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制约,在气候的冷湿期有利于湿地的发育,而暖干时期则不利于湿地的发育。最近几十年气候的持续变暖和人类围垦活动的加剧对湿地环境变化的影响巨大。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力度。

    2009年02期 v.27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 岩溶湿地分类系统研究

    马祖陆;蔡德所;蒋忠诚;

    受特殊水文地质结构的影响,岩溶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与非岩溶地区的湿地有明显的差异。首次给出"岩溶湿地"的科学定义,阐述"岩溶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对各种岩溶湿地的性质、功能和形成、演化规律的研究,提出依据湿地的成因→水文特征→植物群落类型的分级分类标准对岩溶湿地进行进一步分类的思路,初步构建了岩溶湿地的专业分类体系。

    2009年02期 v.27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桂林会仙湿地沉积物摇蚊种群特征与环境变化

    成小英;姜勤超;李世杰;蔡德所;张宏亮;赵湘桂;李春海;

    桂林会仙湿地湖泊沉积物中摇蚊种群组合特征的分析显示:2004年之前,会仙湿地经历了自贫营养水平变化到富营养水平的过程,但是湿地的富营养水平相对较低,水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水生植物比较繁茂,水质较好,并未达到水质明显恶化的阈值。1970年是会仙湿地营养水平发生变化的重要转折点。2004年左右,会仙湿地水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2009年02期 v.27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近40年演变的遥感监测

    蔡德所;马祖陆;赵湘桂;王魁;

    选择1969年、1997年和2006年3个时相多平台高分辨率时序系列遥感图像资料,采用遥感反演分析方法,对广西会仙岩溶湿地的形成演化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数字贴膜合成技术,对早期灰度图像资料湿地土壤湿度信息的提取效果良好。分析结果表明:会仙湿地是以岩溶沼泽、湖泊为主的综合型湿地,近40年来自然湿地面积从42 km2减小到目前约15 km2,表明湿地生态结构逐步从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G IS空间分析表明:湿地退化是人类经济活动破坏湿地地表水文结构、过度开发湿地土地资源的直接结果,提出了会仙岩溶湿地的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的建议。

    2009年02期 v.27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 漓江水系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多样性现状调查

    曹艳霞;蔡德所;张杰;赵湘桂;王备新;

    2008年2~3月调查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共鉴定出底栖动物82科136属169种。其中昆虫纲9目143种,占所有底栖动物种类的84.61%;个体数46 959头,占所有底栖动物数量的94.86%。甲壳纲、软体动物类、寡毛类等底栖动物个体数占底栖动物总量的5.14%。漓江支流底栖动物平均分类单元数(47)是干流的3倍(15),对水质敏感的EPT平均分类单元数,支流(25)是干流的8倍(3)。漓江干流底栖动物以耐污种为主,而支流则以敏感种类为主。漓江干流和支流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差异可能与干流受污染较重有关。

    2009年02期 v.27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 漓江流域浮游植物调查及其演替

    赵湘桂;何安尤;蔡德所;

    针对桂林漓江断流、生态蜕变、洪涝灾害等问题,从1973年始,有关部门对漓江水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修复,并进行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漓江处于广西东北部喀斯特地形发育最典型的地段,常见的浮游植物种类有颤藻、衣藻、小球藻、刚毛藻、水绵、水网藻、鼓藻、直链藻、舟形藻、卵形藻、针杆藻等,形成典型的河流型浮游植物群落。阐述并分析漓江第三次(2006年)水生生物自然资源调查浮游植物部分的成果。与1974、1982年两次调查相比,结果显示漓江浮游植物优势种群未发生变化,均为硅藻类,但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较大。本次调查浮游植物数量是1982年的1.81倍。

    2009年02期 v.27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漓江鱼类资源调查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蔡德所;赵湘桂;朱瑜;周解;施军;韩耀全;

    为了使漓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不断向前推进,针对漓江断流、生态蜕变、洪涝灾害等问题,继1974、1982年之后,于2006年初第3次对漓江流域水生生物鱼类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采用G-F指数法,结合前2次调查成果,分析漓江鱼类物种多样性的特点及漓江鱼类资源30多年来的变化态势,结果表明:漓江鱼类物种多样性水平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共降低6.74%。

    2009年02期 v.27 13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 影响漓江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素解析

    赵湘桂;曹艳霞;张杰;王备新;蔡德所;

    对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12个环境因子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参数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5个主成份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6.35%,以化学因子(氮和磷)为主的第一主成份的贡献率为28.5%,以水文因子(流速和深度等)为主的第二主成份的贡献率为27.23%。第一主成份和第二主成份中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群落参数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和优势单元百分数都与总氮、总磷和氨氮显著相关(P<0.05),但与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和深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漓江水系水体中氮和磷引起的环境梯度差异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作用要大于其他环境梯度的影响。

    2009年02期 v.27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漓江水质硅藻生物监测方法研究

    赵湘桂;蔡德所;刘威;王旭涛;

    以漓江为示范区,比较硅藻IBD、IPS指数与我国现有河流物化监测的差异性,并对漓江生态状况进行评估。水质物化评价显示漓江为Ⅲ类及优于Ⅲ类以上水体,硅藻IPS和IBD评价表明漓江为中等及中等以上水体,不同的监测断面,水质物化与硅藻IPS及IBD生物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硅藻生态类群组成显示,9月较3月耐中污染和强污染种群、异养硅藻、喜好低氧硅藻类群明显增加,水质下降,不同月份水体均以喜中性和碱性的硅藻类群为主。IBD、IPS指数均与水体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P<0.05)。以上结果对开展我国河流生物监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该方法均基于国外河流硅藻生物监测技术,其适用性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2009年02期 v.27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漓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价体系研究

    蔡德所;王备新;赵湘桂;

    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是水环境管理的重要目标。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价体系是保护和恢复流域水生态健康的基础。在此分析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与维护流域水生态健康目标的关系,介绍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和评价指标构成的一般原则,即应由水文、生境、水化学和生物等4个方面的指标构成,提出了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的初步计划。

    2009年02期 v.27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桂林青狮潭水库补水对漓江水环境的影响

    赵湘桂;蔡德所;李若男;陈求稳;

    首先对桂林青狮潭水库给漓江补水的情势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研究水库补水对漓江下游河道水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典型水文年中自然径流和青狮潭水库补水两种模式下,下游河道关键水环境因子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水库补水在平水年的影响大于丰水年和枯水年,局部浅水区的变化大,年平均降幅为0.48%,温度增幅平均为0.9%。

    2009年02期 v.27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 桂林青狮潭水库补水对漓江岸边带植被的影响

    蔡德所;赵湘桂;陈求稳;叶飞;李若男;李荣辉;

    影响岸边带植被演变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在类型、强度、历时、空间以及可预测性上往往远超过自然变化的范围,并且大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包括水库运行、防洪堤坝建设、导流工程等水工建筑都可能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累积性影响,因此,研究岸边带植被动态,对于河流生态修复和规避水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桂林青狮潭水库为背景,研究水库补水对漓江下游岸边带植被的影响,对几个典型水文情势下的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模拟和分析。

    2009年02期 v.27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洪水脉冲作用下漓江岸坡植物生长研究

    李荣辉;蔡德所;郭晋川;

    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常规Logistic模型下水蓼的修正生长方程。利用Taylor多项式,首次对洪水脉冲作用下Logistic模型生长方程进行拟合,提出相应的生长方程,并最终分析得出漓江岸坡典型挺水植物水蓼在洪水脉冲作用下的生长特征。

    2009年02期 v.27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约

    2009年02期 v.27 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何云教授简介

    2009年02期 v.27 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方岳平教授简介

    2009年02期 v.27 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王恒山教授简介

    2009年02期 v.27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曾明华教授简介

    2009年02期 v.27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