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方锦清;刘强;
从网络科学发展观出发,依据历年国家统计的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生产经营中多个经济指标(如销售收入、利润、利税、价总产值、增加值、企业数等),构建、分析和比较了我国多种类型的高技术产业网络的拓扑特性,相关结果可为我国高技术的发展和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2008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2008年02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2008年02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邹艳丽;罗晓曙;方锦清;
应用归一化加权和非归一化加权两种不对称加权方法对老化无标度网络的同步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加权网络的出度分布为不均匀的近似幂率分布,入度分布为完全均匀分布或近似泊松分布时,网络具有较强的同步能力;反之,当网络的出度分布为均匀的近似泊松分布,入度分布为不均匀的近似幂率分布时,网络的同步能力较差。
2008年02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蒋品群;罗晓曙;汪秉宏;柳继锋;
提出和比较了两种提高星形网络同步能力的方法,即随机加边方法和异配加边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加边方法都能使星形网络的同步能力随加边概率p的增大而增强,且当加边概率p较小时,异配加边方法能更好地提高星形网络的同步能力;而当加边概率p较大时,则是随机加边方法更能提高星形网络的同步能力。
2008年02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秦艳;张宁;李季明;
构建上海公交站点的加权网络模型,研究加权网络静态统计性质,包括节点强度分布、加权群聚系数和相关性。研究发现:一个停靠站点上的饱和运输量和该站点的连接密度之间是一种超线性的关系,该发现为分析公交客流量分布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研究还比较了加权前后集聚系数和节点相关性的变化,发现运输量大的节点之间建立公交线路的可能性也较大,而且这些连接强度较大的节点之间的公交路段交通压力也偏大。文末提出了一些改善这类公交状况的建议。
2008年02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谭惠丽;刘慕仁;孔令江;
建立开放边界条件下的十字交叉路口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通过研究十字交叉路口红绿灯对交通流的影响,确定各种交通状况下的最佳红绿灯配时方案。
2008年02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 莫业柳;薛郁;时伟;唐铁桥;
提出了考虑前方多辆车速度差的多重向前看跟驰模型,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给出交通流演化过程的稳定条件;数值模拟对比几种跟驰模型的稳定特性,考虑前方多辆车相对运动速度可避免出现负速度即车辆倒退的现象,并对车流有很好的致稳作用,得出车流越稳定、附加能耗越低的结论。
2008年02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肖瑞杰;谭惠丽;孔令江;刘慕仁;郑容森;
以NaSch模型为基础,采用开放性边界条件,建立由两种长度不一样、最大行驶速度不同的车辆构成的单车道混合交通流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车辆的长度和速度对混合交通流的影响。
2008年02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张卫;史滋福;
首先介绍了多项式与多项式的基本式之间的一些性质,然后得到了定理:对于交换的无零因子环R,若满足条件:R[x]中任意两个多项式f(x)、g(x)都有最大公因式,那么对于R[x]中的任意互素的多项式f(x)、g(x)、h(x),且不全为常数,以及任何自然数n≥3,等式fn(x)+gn(x)=hn(x)永远不成立。
2008年02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徐尚进;靳伟;石琴;朱雁;李靖建;
设G是一个有限群,S是G的一个子集,则群G关于S的双Cayley图BCay(G,S)是指顶点集为G×{0,1},边集为{{(g,0),(sg,1)}g∈G,s∈S}的二部图。类似于Cayley图的CI性,定义并研究了有限群双Cayley图的所谓BCI性,获得了一些结果。
2008年02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孙巍;吴长亮;范江华;
在Hilbert空间中给出求极大单调算子零点的近似邻近点算法,给出的误差准则比现有的算法弱,并证明该算法生成的序列{xk}弱收敛到算子的零点。应用该算法求解单调变分不等式,得到求解单调变分不等式的近似邻近点算法。
2008年02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何荣国;邓国和;
假定股价的相对跳跃高度服从对数二项式分布,建立了一类二元跳扩散模型,应用鞅方法和测度变换得到了欧式股票期权的价格显式解,并应用于期货期权的定价。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和比较了二元跳扩散模型与Black-Scholes模型的相应结果。
2008年02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黎玲;秦永松;
在一定的条件下证明了MAR缺失机制下不完全样本情形两非参数总体差异指标的经验似然比统计量的渐近分布为加权χ(21),由此可构造差异指标的经验似然置信区间。
2008年02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杨永琴;肖留超;
用有限元方法分析Stokes问题难点在于单元必须满足离散的Babuska-Brezzi条件,在文中构造了一个非协调矩形有限元,证明该元对Stokes问题满足离散B-B条件,并且对速度和压力具有二阶收敛性。
2008年02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张少梅;莫鉴玲;王恒山;陈振锋;梁宏;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广西巴豆叶精油化学成份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分离出27个组份,鉴定其中的21种化合物,其含量占精油总量的94.75%。巴豆叶精油化学成份以2-甲基苯甲醛(24.75%)、十六烷酸(17.77%)、叶绿醇(17.09%)、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6.54%)、十五烷醛(5.56%)、亚麻酸(4.95%)为主。
2008年02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冯少波;雷茜;赵书林;唐莅东;谢建武;王恒山;
以脱氢松香酸和脱氢松香胺为起始物,合成了异硫腈酸酯类、酰氯类和琥珀酰亚胺酯类共4个针对胺类消旋体拆分的手性衍生试剂。对比研究了它们与消旋体的衍生性能及在毛细管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器条件下对氨基酸消旋体的拆分能力。结果表明:17.5℃下,以5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表面活性剂,20%CH3CN为缓冲液(pH9.5),脱氢松香异硫腈酸酯(DHA-NCS)对D,L-半胱氨酸和D,L-丙氨酸衍生后通过毛细管电泳得到了较好的拆分;25℃下,以体积比为90∶10的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50 mmol/L硼砂为缓冲液(pH 9.5),酰氯、琥珀酰亚胺酯类等目标化合物可与上述氨基酸进行衍生并在HPLC条件下达到基线分离。
2008年02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毛俐;刘丽敏;刘延成;陈振锋;刘华钢;梁宏;
以广西主产中药广豆根的抗肿瘤活性成份苦参碱为天然活性配体,与Fe(Ⅲ)反应得到黄色的离子型苦参碱Fe(Ⅲ)化合物[H-Matrine][FeCl4],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其晶体结构,并通过MTT法对苦参碱配体及其Fe(Ⅲ)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苦参碱配体,化合物对肾癌7860、肝癌BEL7404、结肠癌HCT116、结肠癌LOVO、鼻咽癌CNE1等肿瘤株的抑制活性明显增强,其中对肝癌细胞BEL7404和结肠癌细胞HCT116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
2008年02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康澍;陈振锋;梁宇宁;李冬青;刘延成;梁宏;FUN Hoong-kun;
Ca(OH)2与柳氮磺胺吡啶(H2-Sulf)反应生成化合物[Ca(H-Sulf)(H2O)6](H-Sulf).3H2O。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6H44CaN8O19S2,Mr=996.99,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57 86(11)nm,b=1.502 24(15)nm,c=1.539 53(15)nm,α=113.129(2)°,β=109.302(2)°,γ=92.477(2)°,V=2.2775(4)nm3,Z=2,Dc=1.454 Mg/m3,R1=0.142,wR2=0.297(I>2σ(I)),S=1.027。标题化合物为离子型化合物,中心Ca(Ⅱ)采用七配位的变形加帽八面体几何构型,柳氮磺胺吡啶的羧基采用单齿配位方式与Ca(Ⅱ)形成配位键,羟基和吡啶N均未参与配位。在晶胞堆积中,化合物通过复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2008年02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阳振;邓业成;侯美珍;玉艳珍;孔卓玮;
采用活性追踪法从银杏外种皮中分离出杀虫活性成分银杏酚和白果酸。银杏酚对萝卜蚜的LD50为0.582 4μg/头,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为2.061 3 g/L;白果酸对萝卜蚜的LD50为0.332 8μg/头,对柑橘红蜘蛛、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911 0 g/L、4.600 2 g/L。
2008年02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游群;
通过对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叶蜂种类组成、分布和种群数量的调查,计算相对多度指数Ra、丰富度指数DMA、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用S renson相似性系数CS对不同样地叶蜂群落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共有叶蜂65种,隶属于3科36属。不同月份和不同样地的DMA取值分别在3.159 7~5.906 6和2.055 6~5.739 5,H′分别在1.759 1~2.476 3和1.213 6~2.745 1,J′分别在0.649 6~0.909 9和0.473 1~0.962 9。对环境因子与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温度、湿度)与多样性指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根据不同样地叶蜂群落的CS进行聚类分析,6个样地的群落相似性系数在0.102 5时全部聚合在一起。同时,探讨了海拔差异不大时,小生境对叶蜂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了乳源保护站和瀑布群相似性系数最高的原因。
2008年02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周飞燕;黄明;韦剑;丘力功;卢柳燕;孙希海;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含信号肽的人源胸腺素α原和白介素2(proTα/IL-2)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PI。用脂质体转染试剂转染COS-7细胞,转染后24、48、72、96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2的表达情况,分别用CTLL-2依赖细胞株/MTT法和脾细胞增殖实验测定融合蛋白IL-2和proTα活性,采用ECL 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鉴定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结果表明,转染上清在31 kDa处有特异性阳性反应条带,质粒在转染COS-7细胞后不同时间均可进行分泌表达,且于转染后48 h目的蛋白的表达量达峰值。细胞转染上清中的IL-2活性可达58 IU/mL,proTα具有促进小鼠脾脏细胞增殖的作用,可作为基因治疗药物的开发之用。
2008年02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陈玉明;苗夺谦;焦娜;
目前有关粒计算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商空间理论、词计算理论和粗糙集理论。以粗糙集理论发展的粒计算理论为基础,定义了幂图、粒度幂图及二进制粒等概念,提出基于二进制粒计算与粒度幂图的两种属性约简算法,把属性约简问题转化为在粒度幂图中的搜索问题,为属性约简开辟了新的途径。理论分析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是有效可行的。
2008年02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赵剑;欧阳丹彤;
基于模型的诊断是为了克服传统故障诊断方法的缺点而兴起的一项新型的智能诊断推理技术,其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混合系统是当前应用较多的动态系统之一,其故障诊断问题是当前研究领域的热门。在此介绍两种对混合系统进行诊断的建模方法,并对这两种建模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各自适用方向,特别是应用MBD技术对混合系统进行诊断的建模方法,根据对实际航天生态系统建模说明混合键合图基本原理,为进一步进行基于模型的故障检测和故障追踪直至故障隔离和鉴别提供基础模型。
2008年02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林耀海;胡山立;骆剑彬;
通过对BDI属性的刻画让Agent个体理智行为是多Agent系统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在开放系统中理智行为,模型在传统BDI逻辑的基础上结合了ATL语言中的一些概念。进一步地,为了体现Agent个体的自主性,分别定义了环境状态转换函数与私人状态转换函数。在该框架中,Agent个体通过一些必要的步骤,就可以适应环境,计算出更有助于自己达到目标的策略。
2008年02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杨智应;
讨论了在无抢占无迁移的在线环境下算法AAIMD的性能。采用平均延迟作为度量调度策略优劣的标准,并证实了在允许最优离线对手有作业抢占和迁移的环境下,算法AAIMD仍具有常数竞争比。
2008年02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唐素勤;刘红翼;王驹;蔡自兴;
以生产者—消费者系统和多处理机系统为例子,讨论了基于库所指标和变迁指标的两种Petri网分解方法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分析了分解后的子系统与原系统的结构和行为方面的对应关系,为基于Petri网的复杂系统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2008年02期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何冬黎;许道云;崔耀东;
对同尺寸矩形毛坯剪切排样中的动态规划算法进行改进,给出了改进算法的基本设计原理、语言描述和一例系统排样输出。算法采用树型递归调用策略将板材按要求切成同尺寸矩形件,并使所产生的废料最少。实验结果表明,与原算法相比,可使循环计算次数大大减少,运算效率有较大提高。
2008年02期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何中市;王健;陈永锋;张杰慧;
提出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理论的孤立性肺结节检测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基于仿生模式识别、基于支持向量机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孤立性肺结节检测,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合ROC曲线评价,结果表明: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检测性能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2008年02期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童红霞;曹健;张申生;章义;傅一峰;
为了增强Web服务的智能性,设计了一个面向服务的Agent模型。该模型使用服务Agent管理某一领域功能类似的一组Web服务,它使用操作模板来抽象一组功能类似的操作集的特征,并使用规划来表示使用操作模板来完成某一业务目标的过程,这种抽象屏蔽了分布的具体Web服务的异构性,从而使得用户只需要关注于他们所需要完成的目标,而不需要关注如何完成他们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规划和操作为中心的BPO(belief,plan,operation)Agent概念模型。面向服务的Agent模型弥补了现有Web服务技术的不足,为快速有效的Web服务集成奠定了基础,同时BPO模型也为面向服务的Agent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2008年02期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武小平;邢宏根;
针对移动Agent系统的安全问题,分析了信任管理模型的概念及其形式化定义。基于可信计算的相关思想,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融合了基于动态信任管理模型的安全体系结构并对相关关键算法进行了设计,同时与传统的安全性能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2008年02期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周剑岚;裴金勇;
Agent平台的快速有效部署是多Agent系统及Agent网格等顺利实施的前提。利用Agent平台之间、控制中心与Agent平台的安全通信与协作,提出扫描代理的概念,进而引出"Grid Scanning"扫描机制,给出了该机制的扫描原理和工作流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效率高,可扩展性、通用性好,属于动态防护措施。该机制是保障多Agent平台部署的一种可行方法。
2008年02期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2008年02期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2008年02期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2008年02期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