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俊燕;孔令江;刘慕仁;
加权网络更能体现人际网络的特点,为此研究了舆论在加权网络上的演化过程。在异步更新的方式下,研究了加权网络的权重更新系数、人员的自信度以及噪声对舆论演化的影响。
2006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郭四玲;韦艳芳;时伟;薛郁;
考虑公交车在其站点的停靠时间具有随机性,在直行道路上与道路交叉口处的公交车站对其实测。通过对实测数据统计分析以及经x2检验法验证,停靠时间不符合正态分布。
2006年02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胡君辉;徐新平;杨永栩;
研究了中国3个不同城市的公共汽车运输网的结构性质。这些网络由一系列的公交车路线和车站组成。分别在L空间和P空间对这些网络的度分布,簇团系数和最短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L空间中,度服从幂律分布,而在P空间服从指数分布;P空间中大的簇团系数和小的平均最短路径表明小世界效应在P空间中更加显著。
2006年02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余海军;翁甲强;陈德坤;刘萍;成丽春;
研究了在以对数函数控制器进行束晕控制的条件下,填充因子的变化对强流离子加速器中初始分布为K-V分布的离子束半径的影响,通过将其与延迟反馈控制器下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相当大的填充因子取值范围内,使用对数函数控制器时,束半径的变化比使用延迟反馈控制器时小,而且在以离子数比为控制变量的对数函数控制下,束最大半径和均方根半径也没有像使用延迟反馈控制器那样有明显的峰值或波谷出现。
2006年02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韩光泽;李珺;郭平生;李绍新;
利用基本强度量乘以与其共轭的基本广延量的平衡方程,导出了能量传递和转换的普遍化动力学分解关系。该普遍化分解关系式表示出了任意形式的能量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传递和转换关系,可以由此导出各种形式能量的动力学方程。利用这个普遍化方程导出了在工程领域常见的动能、化学能、压能和热能传递和转换的动力学分解关系。利用这些分解关系式给出了系统总能量的变化方程。这些动力学关系式清楚地反映出,在满足能量守恒的条件下,系统内部不同形式能量之间存在的可逆或不可逆的转换关系。能量的动力学分解关系有助于加深对能量传递和转换的理解,可以为合理地利用能源提供理论指导。
2006年02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王修信;
沙尘暴的发生与土体缺乏草本、灌木有效保护和植被覆盖度低有关,定量地研究半干旱地区草地与裸地水热通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涡度相关技术是直接测定下垫面和大气之间水热通量的相对标准观测方法,利用其测量草地和裸地水热通量(潜热和显热通量),结果发现草地晴天白天的潜热明显大于显热,其最大值大约是显热的一倍;而裸地恰好相反,显热明显大于潜热,其最大值大约是潜热的一倍。草地阴天白天的潜热略大于显热;而裸地的显热仍明显大于潜热,其最大值大约是潜热的一倍以上;同时存在能量不闭合问题。草地发挥降温增湿等生态效应,对减少沙尘暴、维护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6年02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谢正卫;邓培民;易忠;
主要对积运算后有限自动机的初(末)态试验序列、U IO序列和同步序列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积运算后的有限自动机与积运算前有限自动机的初(末)态试验序列、U IO序列和同步序列的联系,并给出了极小有限自动机的初态试验序列与U IO序列间的联系。
2006年02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雷庆祝;秦永松;
在m-相依样本情形下基于条件密度的双重核估计构造了条件密度的经验似然置信区间。
2006年02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杨洋;王岳宝;
得到了独立同次指数分布随机变量的精致大偏差结果,取消了现有的类似结果中q(t)最终单调趋于0的条件,同时稍微加强了下述条件:m in(α,β)>N,对某个N>2,并且得到了以负相协随机变量列的更新过程为随机脚标的类似结果。
2006年02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刘开宇;厉亚;王志成;
考虑两类双阈值二元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了具变号型初值解的渐近行为。结果表明:对大阈值情形,模型有唯一平衡点;对临界阈值情形,模型有两个或三个平衡点。进一步,在临界阈值情形,对时滞τ、阈值σ及初值Φ建立了保证系统趋于不同平衡点之一的充要条件。这些结论对相关文献作了较大推广。
2006年02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孙仁斌;赵新泉;胡军浩;
考虑含有奇异项的半线性抛物型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证明了当区域Ω适当大,使在Ω上L ap lace算子在齐次D irichket边界条件下特征值问题的第一特征值小于某一常数时解会在有限时刻发生猝灭,并对猝灭时刻的上、下限进行估计,其次对猝灭速率进行讨论。
2006年02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黄良仙;安秋凤;杨百勤;张西亚;程广文;杨刚;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乙酸酐改性氨基聚硅氧烷的成膜性及膜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氨基聚硅氧烷在单晶硅基底上均能成膜,但不同氨基聚硅氧烷所形成的膜形貌是不同的,膜的表面形貌实际上与基团的排列方式有关,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在单晶硅基底上形成均匀、平整、光滑的疏水膜;而乙酸酐改性的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则形成凹凸不平、粗糙的具有弱亲水性的非均匀膜。
2006年02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邱志惠;霍汉德;阮青锋;覃西杰;卢福华;张良钜;周卫宁;雷威;张昌龙;
晶体宏观形态和表面微形貌特征是晶体生长机制的具体反映,通过对晶体形貌特征的研究,探寻晶体生长的规律,为进一步改善晶体的质量打下基础。通过对水热法KTP晶体(磷酸钛氧钾,KT iOPO4,KTP)宏观形态和表面微形貌的研究,首次发现了KTP晶体中高指数晶面和{100}单形晶面上的螺旋生长纹,探讨发现高指数晶面和{100}单形晶面上螺旋纹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溶液的过饱和度偏低以及籽晶的悬挂方式,为生长高质量的KTP晶体,提出了增大原材料溶解区与晶体生长区的温度差、改变籽晶的切向和悬挂方向等建议。
2006年02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唐艳葵;梁达文;李仲民;魏光涛;童张法;
以宁明膨润土酸化改性制备的活性白土为原料,通过均匀设计制备出羟基锆交联膨润土,并用XRD、SEM、BET、电位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最后讨论分析了制备条件对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2006年02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郑绿茵;汪朝阳;李雄武;赵海军;侯晓娜;
研究了2(5H)-呋喃酮、5-羟基-2(5H)-呋喃酮与环戊二烯发生Diels-Alder反应,产物用FT-IR、1HNMR、MS进行了表征。该反应在水相中进行时,反应时间为0.5 h,比在有机相反应的时间大大缩短。
2006年02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黄凌;陈振锋;梁宇宁;徐庆;梁宏;
使用溶剂热法,吡啶-2-甲醛缩氨基硫脲与Co(C lO4)2.6H2O反应制备了Co(Ⅲ)配合物[Co(C7H7N4S)2](C lO4),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SRB法试验了配体和配合物对体外口腔黏膜癌细胞(KB)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浓度为0.16 m g/L时,配合物对细胞杀伤力大于配体,金属与配体作用可能具有加合作用。
2006年02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陈孟林;林香凤;黄智;何星存;王全喜;
以D 301大孔树脂为吸附剂,活性艳橙X-GN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对吸附-氧化再生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可行性及影响处理过程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D 301大孔树脂对活性艳橙X-GN的吸附量大,吸附速度快,适合用于类似染料废水的处理;②在所考察的4种再生氧化剂中,次氯酸钠的再生效果最好;③吸附剂的氧化再生时间短、再生率高,在次氯酸钠浓度为1.313 g/L(有效氯浓度)、再生液pH值为5.0、再生温度为26℃、再生时间10 m in的条件下再生率可达85.81%,是一种理想的再生方法。
2006年02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袁红雁;高尚芬;舒晓红;肖丹;
基于豌豆叶色素乙醇溶液在蓝紫色的发光二极管(LED)照射下产生红色荧光,该红色荧光能被Hg2+熄灭的现象,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定性鉴定溶液中Hg2+的新方法,实验证明其他阳离子基本上不产生干扰。该方法可直接从阳离子混合溶液中定性鉴定Hg2+,其检测Hg2+的最低浓度为5×10-4m o l/L,检出限为5μg。
2006年02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刘俊;周升平;刘建华;
来源于肺炎衣原体AR 39的蛋白质NP_444977其功能未知,但BLA ST分析表明此蛋白质可能具有4-羟基苯甲酸脱羧酶的活性。因此,在大肠杆菌BL 21(DE 3)中诱导表达此蛋白并进行纯化,从而完成酶促反应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能够催化4-羟基苯甲酸转化为苯酚,证明此蛋白具有4-羟基苯甲酸脱羧酶的活性。金属离子M g2+、F e2+和C a2+能够增强酶活性,但Cu2+和Zn2+却对酶活无影响。酶促反应中最适的pH及温度分别为7.5和30℃。在最适的pH 7.5和30℃的条件下,蛋白质的米氏常数Km为40.1 mm o l/L。蛋白质还具有底物识别的特异性,能够催化3,4-二羟基苯甲酸转化为邻苯二酚,而不能催化2,4-二羟基苯甲酸转化为间苯二酚,这表明苯环上3′位的配基对酶活无影响。
2006年02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秦新民;张丽珍;李文兰;阳晶;秦峰;
比较了不同预培养时间、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农杆菌转化西瓜的影响。西瓜遗传转化的适宜条件:3 d苗龄的子叶,预培养1 d,农杆菌侵染10~15 m in,共培养3 d;不定芽与根的潮霉素(Hyg)筛选浓度分别为20 m g.L-1和6 m g.L-1。对20株西瓜转化苗进行DNA提取,PCR检测,其中5株呈阳性,初步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西瓜基因组中。
2006年02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林万华;黎宗展;陈振鹏;周善义;
以蚂蚁、天牛、蝗虫等昆虫为实验材料,建立了75%酒精常温浸泡密封保存和福尔马林常温浸泡密封保存昆虫样品2~4周后进行全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基因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法(260 nm、280 nm)、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检测,结果表明:从两种方法保存的样品中均能提取到纯净完整的基因组DNA,适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
2006年02期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黄建华;王绍能;周善义;
补充报道了采自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牛科昆虫17种,其中2属8种为广西新记录属、种。对该保护区天牛科昆虫的垂直分布及柄天牛害虫作了简单的介绍。另外记述天牛科昆虫一中国新记录属、种,即异带天牛属P areutaen ia B reun ing和阿诺异带天牛P areutaen ia arnaud i B reun ing。
2006年02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陈伟才;李汉华;庾太林;
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在广西百色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对再引入黑颈长尾雉Sy rm a ticus hum iae的产卵、孵卵行为进行研究。遥测了4只雌性个体,对5窝正在孵化的雌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黑颈长尾雉有盖卵行为;平均窝卵数6.3个,产卵间隔1~2 d,产下最后一枚卵前一天开始孵化,孵化期27 d;巢温(37.7±1.16)℃;雌鸟单独孵化,每天都离巢,平均离巢时间(102±74)m in,53.84%发生在早上,23.08%发生在中午,15.35%发生在下午(另有7.73%无法确定,故不计算在内);离巢的雌鸟有较固定的取食地。多元线性回归检验表明:天气状况与离巢时间长短有显著相关(t=3.717,P=0.001);卵质量与孵化时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F=21.847,P=0.000)。
2006年02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卫军;景建洲;宋德贵;
采用N离子束对谷氨酸棒杆菌进行诱变处理,筛选磺胺胍抗性突变菌株,将突变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实验,选育出一株L-精氨酸产量较高和产酸性能比较稳定的突变菌株。该菌株L-精氨酸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4.8%。
2006年02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韦复才;时坚;唐建生;周游游;
西南岩溶区生态系统退化的形成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长期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所引起的,退化过程大致包括原始森林→准原始森林→低级人工-自然复合生态→中级人工-自然复合生态→高级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疏草、石漠6个阶段,相应的植被面貌也由原生地带性森林依次转变为原生+次生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人工林、矮幼林+灌丛、草灌+石漠。西南岩溶区生态系统的修复重建,必须首先将人为活动限制在岩溶生态系统环境承载允许的范围之内,并辅以适当的生物、工程措施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006年02期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2006年02期 9+14+23+4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