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粒二象性的模糊数学原理
冯嘉礼 ,冯桂云
摘要(Abstract):
本文证明了物质所具有的波性和粒子性都是典型的模糊性质,因此量子力学中的波子集和粒子集都是客观存在的模糊子集;给出了任一物理实在u对模糊波子集Bi与模糊粒子集Ai的隶属度 分别为~。从而得到了一种判断物质波性或粒性显著程度(或隶属度)的定量化聚类法。为讨论波粒二象性提供了基础和工具。本文还进一步利用概率统计与模糊统计的根本区别,证明了波粒二象性是模糊子集随条件变化时,隶属度发生变化的本质特征的自然反映,从而只能用模糊集方法才能解释而别无它途的必要性。根据空间的分层结构,本文提出了解决波粒二象性问题的模糊拓扑相重的数学结构模型。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冯嘉礼 ,冯桂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倪光炯,李洪芳:《近代物理》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P140。
- 〔2〕W·海森堡:《量子力学的物理原理》。李正行等译,科学出版社(1983)P9。
- 〔3〕E·H威切曼:《量子力学》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4卷,中译本,复旦大学物理系译,科学出版社,(1978)P188、237、261~262。
- 〔4〕Didier Dubois and Henrd prade:Fuzzy sets and sytemts,Academic press(1980)P27~29。
- 〔5〕汪培庄:《模们集与随机集落影》,北师大数学系(1984)P17~19。
- 〔6〕蒲保明和刘应明“不分明拓扑数学I—不分明点的邻近构造与More—smith收敛”《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版)I(1977)P31~50。
- 〔7〕D·哈里德和R·瑞斯尼克,《物理学》第二卷第二册科学出版社(1978)p643。
- 〔8〕张怿慈:《量子力学简明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52,53.